丘逢甲与辛亥革命(三)(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徐博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丘逢甲正色曰:“陈某、邹某是我最信任的,假使他们是革命党,那么我一定也是,如若要按名单捉二人的话,请先从我捉起!”在丘逢甲的庇

一九一一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大批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广州全城戒严,到处搜捕革命党人。数十名革命党人越墙进入丘逢甲的住所——丘家祠藏匿起来。刚从乡下料理完父亲丧事返城的丘逢甲见此情形,安慰躲藏在自己寓所中的革命党人说:“尔等投生也,此间较为安全。”(34)随后他赶往总督衙门,力劝张鸣岐解除城禁,致使许多革命党人得以安全撤离广州。邹鲁回忆说:起义失败后,“过了几天,丘先生由乡间赶到省城,次晨找到了我,立刻说:‘你和竞存(即陈炯明)参与此次起义的证据已被清吏搜获,竞存已走,你也应该立即避开这里!’于是我便决定出奔。”(35)

黄花岗起义前半个多月,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的事件发生后,嘉应劣绅密控汕头《中华新报》为革命党渊薮,与温生才关系尤深,要求严办。张鸣岐素悉丘逢甲与《中华新报》往来密切,碍于丘逢甲情面,更虑于深究下去会牵连到自己,故接获控状后仅密令封禁该报了事,并未拘捕有关人士。亲友们都为丘逢甲捏了一把汗,有人出面劝告丘逢甲说:“祸至无日矣,甚矣先生之爱友也!虽尽友道,与己何益?假使从学务公所即入岑春煊幕中,勿预闻乡友事,岂患权位不如张鸣岐?”丘逢甲笑曰:“余不作是想,倘余不从工部告归,讵不早如岑春煊乎!”(36)

就这样,丘逢甲不顾个人安危,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政治声望和与粤省大吏的特殊关系,安插、重用和保护了大批革命党人,为革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丘逢甲辛亥革命期间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也理应充分肯定。

三、投身革命洪流 拥护民主共和

丘逢甲对辛亥革命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他在全国革命总爆发、革命势力与清王朝两军对垒、生死大搏斗的关键时刻,坚定地站在革命阵营一边,力促粤省大吏倒向革命;而后,又在调解广东革命军政府内部矛盾、促成广东北伐军出师北伐以及北上参与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等各个方面,做出了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1、配合革命党人、促成广东和平独立

丘逢甲屡护革命党人,益遭当局疑忌,故不断被当局派人明察暗访、跟踪盯梢,甚至公然以“革命党魁”名目列诸公牍、登诸报端,以示威胁。而丘逢甲却处之泰然,毫不畏缩动摇。

一九一一年夏秋间,新任广州将军凤山接到密报,随即密奏清廷,把丘逢甲列入广东“革命大绅”黑名单,欲到广州就职后立即严厉捕治。岂料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十月廿五日,凤山刚到广州,即被革命党人李沛基炸毙于南门外仓前街。丘逢甲因此而幸免于难。

武昌首义的胜利,引起全国革命的总爆发。广东各州县纷纷被革命军攻占。十一月初,广州已被革命军团团包围,粤省大吏诚惶诚恐,如惊弓之鸟,急思进退。值此关键时刻,丘逢甲挺身而出,积极奔走,协助革命党人策动张鸣岐、李准(时任虎门要塞水师提督)倒向革命。他首先登门拜访李准,劝其审时度势,接受革命党人的投诚条件。在丘逢甲的规劝下,李准也感到“民心思汉,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维持”,在“利害相权”后,终于“立意反正”。(37)十一月七日,李准接受一切投诚条件,倒向革命。张犹豫不决。丘逢甲又登门拜访,对其“暗中开导”,反复“晓以利害”,说:“大局已无可为,若江道一塞,已无出路矣”,走投无路的张鸣岐终于被迫同意脱离清廷,导向革命。(38)

十一月八日,丘逢甲亲自出面主持了有张鸣岐和满汉及八旗代表参加的咨议局会议,作出了即时“宣布独立”的决议,同时推举张鸣岐、龙济光为正副都督(摄于革命声威,二人均未敢上任。张逃往香港,咨议局另推胡汉民、陈炯明为正副都督)。次日,也即十一月九日,广东正式宣布脱离清廷而独立。(39)鉴于丘逢甲策动张鸣岐、李准反正有功,又擅长教育,在广东教育界有很高声望,遂被推举为新成立的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