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对辛亥革命的贡献(3)

辛亥革命网 2011-09-06 00:00 来源:福建省林森研究会 作者:林友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是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林森是首任临时参议院议长。林森可谓民国肇启时举足轻重的元勋。林森为什么能够荣膺参议院首任议长呢?他

  林森对驻扎九江的清军第53标标统马毓宝及其官兵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他们表示愿意投向革命。10月23日,林森策动马毓宝举行九江起义,一举成功,剪掉发辫,宣布独立,脱离清廷;成立九江军政府,推举马毓宝为都督,林森为副民政长。但当时人们明白“九江布置皆系林君筹画。”上海《民立报》报道:“国民军占九江后,即于招商局码头旁竖立中华民国大旗,租界安靖如常。九江军界、学界以及越城中之商店,一律悬挂白旗,及欢祝民国之小红旗,布置周密,并未有战事,且未伤一人。九江租界西人均至林君子超第慰劳,并述欢迎之意。此次九江布置皆系林君筹画,由先得关员及西人赞助,故著手较易。”商会还赠送“功在民国”匾给林森。

  九江起义十分成功:

  第一,兵不血刃。兵不血刃光复九江,这在当时革命派发动的起义中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在辛亥革命各省光复过程中,有的是旧官僚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军政府都督,把旧衙门换了一个招牌就完成所谓的“革命” 。而夺取政权的革命往往要经过浴血奋战。比如:上海光复时,在攻打江南制造总局的战斗中,就有数千人参战,在两次冲锋中就死伤五十多位战士;在福建的光复中战斗进行了3天,仅11月9日那天就牺牲了13名战士。

  第二,成果巩固。九江起义成立革命军政府后,没有经过什么变乱,政局稳定。而有的地区则出现了动乱反复,在湖南发动起义的革命党人焦达峰和陈作新竟被立宪派杀害。而像九江那么稳定的则不多见。

  第三,秩序稳定。九江起义后,由于部署周密,措施得力,从而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革命军占领九江后,市面安谧,深得人民欢迎。

  九江起义对于整个革命大局具有多方面影响:

  在地理上,九江是紧接武汉下游的军事重点,也是江防重镇。武汉得此响应,成犄角之势,顿增声威。九江光复,赣省与扬子江下游,声气得以互通,往来接触,彼此鼓励不少。

  在时间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时清廷增援鄂境,武汉一隅,寡不敌众,难以持久,等到汉阳复失,情势更险。在此紧要关头,九江乘机出兵,南昌、安庆相继反正,扬子江下游接续响应。11月3日上海宣布光复,声威所夺,清廷为之震慑,知大势已去,事无可为。

  至于海军方面,因九江反正,遮断清舰水上交通给养,迫令所有舰队前来合作。从而海陆军联合力量,统一江西,以援鄂、援皖,促成革命大局的奠定,可说关系至为重大。

  六、策动海军起义,化解武昌危机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十分震惊,于10月12日派荫昌——袁世凯率领北洋军,萨镇冰率领海军星夜赶赴武汉镇压革命。

  武汉方面推举黄兴为革命军总司令组织抵抗。在汉阳保卫战紧张时刻,林森“曾亲赴前线,助黄兴指挥军事。”但由于敌强我弱,汉口、汉阳先后失守。11月27日汉阳被攻克后,黄兴不得不离开武昌,东下上海。武昌最终能够坚守住,主要是由于外围的形势发生了有利的变化。

  特别是海军方面,不但没有构成对革命军的较大威胁,而且大都反正,掉转炮口攻打清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