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辛亥革命网 2011-09-06 00:00 来源:福建省林森研究会 作者:林友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是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林森是首任临时参议院议长。林森可谓民国肇启时举足轻重的元勋。林森为什么能够荣膺参议院首任议长呢?他
 

  台湾学者朱西宁指出:“香山翠亨,闽侯凤港,俱是山明水秀之乡,灵气所钟之地,便出了孙逸仙、林子超这共和国开国的两位元勋大贤。”把林森与孙中山相提并论。孙中山是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林森是首任临时参议院议长。林森可谓民国肇启时举足轻重的元勋。林森为什么能够荣膺参议院首任议长呢?他在辛亥革命中有何特殊贡献?

  一、创建旅沪福建学生会,为革命作组织准备

  1903年春,林森发起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于三山会馆。以林森、潘训初、江屏藩、陈子范、史家麟、林述庆、魏子浩、郑权、蔡人奇、唐子和等为中坚,推林森为会长。1906年秋设支会于福州。

  会员散布各地,在上海、福州各有数十人,留日、留欧各有十余人,在海军、陆军部门的亦各有十余人。林森还发展台湾的林薇阁、蔡法平为福建学生会会员。当时林森“很欢迎台湾知识分子入会,对有为青年尤多帮助和鼓励,视台湾与福建是不可分的。” 从能够辨别职业身份的65人分析:在校学生仅28名,占43%,其中在日本留学的3名,还有4名在保定军官学堂、广西陆军干部学堂等军事院校。57%会员则是已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各部门工作的青年。福建学生会与留日学生林文、陈与燊、林觉民、方声洞多有联络,与海外福建人黄乃裳、陈嘉庚、胡文虎也有联系。

  会中所用信笺,不用光绪年号,而用黄帝纪年。表面为征求同志,挽回福建权利之集合,而实则革命同志集会及办事机关。1905年,林森率领福建学生会全体同志加入刚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黄花岗之役,辛亥革命光复之役,旅沪学生会同志皆与焉”。

  可见,福建学生会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福建,更不是学校中的学生组织,所从事的则是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工作。福建学生会是由一批受过新式教育,具有革命、爱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以实行革命为宗旨,用公开社团的形式出现的革命团体。

  继孙中山1894年冬创建兴中会以后,林森于1903年春创建福建学生会,是比1904年黄兴创建的华兴会、刘静庵创建的科学补习所、蔡元培创建的光复会还要早的革命团体。

  对于林森创建福建学生会的贡献,黄乃裳指出:“林君在沪……组织福建学生会,聚东西洋及省内外福建学界名人于一堂,共同研究政治、社会、文化事业,为改革中国的准备,其旨趣实堪为世人所崇拜。其关怀公益,嘉惠后进,实当今中国之第一人。其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尤属难能可贵”。

  二、编印《闽警》,为革命造舆论

  旅沪福建学生会成立后,林森“与各同志调查日人在闽之举动,编辑《闽警》一书,警告同胞”,由林森口述,蔡人奇笔记,托名“福建人著”, 1904年初,由上海复初书社刊印发行。全书约3.2万字,分为“总论、人心死、失土地、失矿产、失航利、学界之腐败、兵备之废弛、杂记、日谋福建、结论”等十章。其“大旨,半为革除满清之腐败;半为揭发日人之野心”。

  《闽警》提出保全福建办法十五条:“一宜设矿物公司,恢复已失之矿产;二宜立航业公司,恢复已失之权利;三宜筑码头于万寿桥下游右岸;四宜筑铁道;五宜振渔业;六宜组织政党,凡政治上有碍民生者,当干涉之;七宜设学会、演说会、报馆、白话报馆,增进国民以国家思想,以收已涣之人心;八宜遍设普通学堂以培人才,广派留学以习专门;九宜遍设团练,广购军器,以自保护;十宜整顿马江船厂,以兴海军;十一宜兴林业;十二宜遍设工艺厂,以兴工业;十三宜兴蚕业;十四宜撤洪山万寿二桥而易以铁链桥,以疏水道;闽江两岸遍栽树木,以杀水势,水患必灭;十五宜疏通沟渠,并设自来水,以除瘟疫。”显然,这是关于福建全方位革新的主张。其影响则远远超出福建的范围。

  在陈天华《猛回头》,对国人敲响《警世钟》;邹容发表《革命军》的同时,林森发出的《闽警》与之交相辉映。他们都痛陈祖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险,呼吁国人奋起救亡图存,为唤醒民众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