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济民其人其事及其思想分析

辛亥革命网 2014-11-04 16:4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蔡礼鸿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蔡济民(1887-1919),湖北黄陂人。辛亥年,蔡济民约集各标营代表十月十日上午在莲溪寺集会,决于当晚发动起义。是夜,蔡身先士卒,率部猛

  百年之前,武昌首义的枪声,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专制帝制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在当年那些浴血奋战的英烈中,不少志士就长眠在我们洪山的土地上。青松茂密的卓刀泉伏虎山上,就有著名的辛亥首义烈士墓群,蔡济民即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一、蔡济民其人其事

  蔡济民(1887-1919)原名国桢,字幼襄(幼香),湖北黄陂人。家世业农,父香圃先生始读书,教授乡里,具爱国思想,甲午中日战败后,曾有“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的诗句。公少有大志,英敏异于常童,髫龄趋庭已贯澈经史,备悉中外大势,以吾国国势之弱,非注意军事教育不能图强,慨然有投笔从戎之想。稍长,则日耕夜读,所业日进。他幼承庭训,诗文有根底;长而接触进步书刊,故年十余岁即胸怀革命大志。湖北常备军扩充,投入左协第一旗当兵。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选优秀识字士兵入堂肄业,他是仁字斋学兵,因操课优良,一年即提升为司务长,再升二十九标(团)二营后队(连)排长[1,2,3]

  (一)武昌起义前,策划当晚举义  

  湖北革命团体,至辛亥革命前夜,形成两个规模较大的组织——共进会和文学社,它们共同担负着武昌起义的发动工作[4]。其主要组织者为孙武和蒋翊武,两大组织在新军各标营均有代表。贺觉非在《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蔡济民·中写道:“共进会成立加入为会员。因素与蒋翊武、王宪章、张廷辅友善,故又为文学社员。查光佛介绍他入同盟会,并任同盟会湖北分会参议部长。以此之故,他在共进会,文学社各谋发展,彼此有抵触时,他起到斡旋团结作用。联合大会他被推为参议长,仅次于孙、蒋两人。起义时尤其突出……他在武昌起义时,对共进会、文学社同志,均指挥裕如。对非党人士,亦推诚相与,彼辈亦乐于为助”[3]。“蔡济民原为日知会会员,又参加过同盟会,蔡为了统一步骤,在本标组织军队同盟,规定加盟者不论加入何种会、社,均须接受本同盟统一调度。蔡济民任标代表,高尚志为副代表,下设交际、宣传、登记、军备、庶务五组,各选专人负责,营、队、排均设代表。军队同盟成员多是起义军人骨干”[4]。“辛亥十八,他接到通知,准予当晚起事,但听炮声出动”[3]。是日晚“小朝街机关被围,蔡济民化装往探,得知各领导同志被捉,或避匿无踪,街市宪警密布,行人断绝,当夜发动,料难实现。回营后即派同志周荣堂、邱明清、余子林等分途通知各标营代表于翌晨在通湘门外莲溪寺集会,商讨挽救方针”[5]。“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晨,张廷辅在营中被捕,情形愈趋紧张。有人询问第二十九标统带张景良有无蔡济民其人?张答只有蔡国桢,没有蔡济民。张不知蔡济民即蔡国桢,因之蔡得以免祸”[3]。是日“武昌各城门迟至九时始开,以长绳牵隔中间,出入检查,蔡以巡查为名,驰至预约地点。蔡首谓:昨晚机关泄露,彭、刘、杨等三人被捕后通宵审讯,天明前已慷慨就义,其余如牟鸿勋、龚霞初、刘同等,尚在刑讯逼供中,现侦骑四出,势将按名搜捕,与其捕而后死,不如死里求生。今日之会,在于速决对策。依我之见,只有今夜下手,免得功亏一篑。当获到会各代表赞成。遂各回本任,枕戈以待”[5]。“彭、刘、杨三人之死,他强抑怒火,故示镇静,在全标官长会议席上,他建议加强巡逻,发给必要子弹,以便应付非常。本为革命需要,该标长官还以他计策万全而予以通过”[3]。“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上午蔡济民与各标营代表议定后,即回本营通知各营队代表准于当晚听点名号音在操场集合,鸣枪发动。逾时不见动静,事后方知上级官吏已令发号点名,暂予停止。并派有委员,坐守营门”[5]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