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辛亥革命的恩施杰人(4)

辛亥革命网 2011-08-26 00:00 来源:中国硒都网 作者:崔在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当时的施南府恩施县有不少人参加了武昌首义。其中,见诸史料记载,贡献突出,声名饮

  1921年(民国十年)夏,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就任大元帅。张投奔广州,被给以谘议名义,并资助其至沪疗养。护法运动夭折,张只得返施。之后,政局日非,张又年老体残,特别是双目失明,基本丧失工作能力,虽曾先后担任地方团防及公益事宜,受入施黔军四十三军参议及护商处长之聘,又曾任省财政厅特务员,以及之后历任鄂西保安司令部参议、禁烟处长、救济院长、抗战经济委员会委员、非常时期宣传委员、难民救济委员、县党部监察委员、汉流同胞会龙头大爷、反共行动委员会委员等职,都是借其名望,有名无实,或为照顾其生活而安排的虚职。就是如此,也常因贫穷不得不组织家人纺织,艰难度日。张逝世于1963年,享年79岁,是恩施在世最久的辛亥革命老人。

  王琨芳

  王琨芳,1902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先后肄业同文书院、千叶医校,最后毕业于日本内务省传染病研究所,学得精湛医术,立志以医救国救民。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消息传到日本后,王立即向同学借资五百元,尽以购置药品及医疗器械,乘船回国,归心似箭,愿以自己所学技能为起义民军服务,决心要为革命作出贡献。王于当年11月5日抵达上海,距武昌起义发起已近一月。当时,作为首义之区的武汉,在清廷所派大军的反攻下,汉口在四天前已重陷敌手,有大批商民逃沪。有人听说王要去战场行医,便劝他不要冒此危险。但王认为:“医学的意义在爱人,首义志士亲犯锋镝,他作为医生,怎能畏缩不前;即便不济,共死国事,亦属大幸。”于是,王抱定牺牲的决心,义无反顾地奔向硝烟弥漫的武汉,投身到伟大的革命行列。

  王不顾疲劳,不稍休息,一到武汉,即前赴战事十分激烈的汉阳前线。时任起义民军总司令的黄兴,一见大喜,即委王琨芳为总司令部的军医部长兼野战医院院长。王任职后,事必躬亲。当时,敌我双方反复冲杀,战斗激烈,王虽是最高医官,仍同样经常在火线组织抢救伤员。1911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七日)汉阳失守。据湖北省政协文史办公室《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简介》一文不完全统计,仅汉阳保卫战中,起义军军官即阵亡137人,伤85人,阵亡士兵2693人,伤400余人。于此可见王琨芳所领导的医疗工作所负救死扶伤任务之艰巨和繁重。史料还载,汉阳失守撤退时,王琨芳为全力组织护送伤员,将他所带来的全部医疗器械丢了,也毫不在意,因为伤员得以安全转移,为革命保护有生力量更为重要。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黄兴为总长的陆军部成立军医局,要王琨芳担任局长,王谦逊不就,将职位推荐给同学方擎担任,自己仍任陆军医院院长,坚持以医术服务革命的原立志向,避免行政事务分心,始终不脱离救死扶伤的实际业务。

  王琨芳为人正直,医德高尚,清谦自律,克尽职宁。他曾奉派至日本为政府购置药品,按当时国内外陋习,接得如此美差,必有丰厚回扣可入自己腰包。而王琨芳却大异于人,他先谢绝回扣,然后才洽谈交易。日商认为从未遇此正派之人,称道不已。事闻于日本医学博士获生缘造先生,深为感动,特撰文以记其事,刊布流誉于世。王琨芳之革命品质及操守,显得更为崇高。

  北洋军阀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后,北京中央政府授予王琨芳为军医正。之后,王忠贞革命,鞠躬尽瘁,为医以终。为后世所景仰。

  康建唐

  康建唐(1879--1914)亦名朝衡,字秉钧,恩施旗峰坝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前,曾在恩施进行反满活动。1904年考入湖北陆军小学,4月与革命党人吕大森、刘静庵秘密组织革命团体O(∩_∩)O~~补习所,吕为所长,康为庶务。此时,湖南华兴会黄兴、陈天华联合会党,预定10月10日乘西太后70生辰在长沙起义,湖北当即响应,派吕大森和康建唐回鄂西组织恩施、宜昌、川东会党活动。后因长沙事泄,清政府发现湖北科学补习所与之有联系,遂下令搜查。吕、康抵施后与会党吴伯云、舒芬和宣恩康子厚取得联系,并得其赞助。不料,施南官府出示省电,对康建唐等人严加训斥、警告,虽以“念青年学生,年幼无知,不予深咎”了事,但对康、吕在恩施的活动是一个打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