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辛亥革命的恩施杰人(3)
辛亥革命网 2011-08-26 00:00 来源:中国硒都网 作者:崔在辉 查看:
当清廷派大军反攻武汉时,刘英欲率部东援。张鹏程献策云:“武汉举义,湘赣即响应,两江、两广亦在酝酿独立,且枪弹俱全,粮秣无虑,齐以各省响应,定可抗拒虏兵。天门濒汉水,接襄樊,东走孝感,足控京汉铁路;西进荆州,可窥巴蜀。倘我军南下,南阳与襄樊之敌来寇,天门不守,武汉已失其屏障,不如溯汉水而上,略定诸郡,进据襄樊,以为出河洛窥陕甘之计。如是释省垣西顾之忧,奠民军北供之基。此田忌走大梁以救赵之计也。”刘英采纳此建议,同张鹏程率部攻占了潜江和监利,又击退了由襄樊郧阳来犯的刘蕴玉和张楚材所部清军。当汉水流域革命形势日趋好转和稳定后,张鹏程即返武昌汇报,力主派兵乘势北伐。时逢梁钟汉起兵于汉川,张又奉命前往,促梁仲汉同刘英联合。至是,刘英、梁钟汉、张鹏程、张难先、李亚东、王玄弈等革命党人,聚集汉川,同谋发展。
未几,湖北都督府任命季雨霖为安襄郧荆招讨使,率部北伐,以减清军对武汉的攻势。季率军在1911年11月到达沔阳仙桃镇,首先改编梁钟汉、刘英、刘亚东各部,成为自己的基本主力。当得悉清军反攻汉阳得手时,季想沿新堤上溯,联川自固,遭到地方同志反对。到沙洋后,宜昌反正部队来人请会攻荆州,季部又发生北上与西进的争执。后议决将部队一分为二,季赴荆州,由秘书长高仲和另组一军务处向襄樊。荆州攻下后,季始继续北上。过钟祥,逐张楚材,杀全明汉。抵襄阳,抚张国荃,杀李季昂。统一汉水流域各地,组织北伐军,命张鹏程为第十八标三营管带。是年岁暮,北伐军分三路出师。左路司令张国荃,右路司令阙龙,季自兼中路司令,以曹进为前敌总指挥,张鹏程为中路前卫指挥。除夕日,张鹏程率部攻占河南新野,清兵退向南阳,适右路司令阙龙已由唐县直逼南阳,1912年初,北伐军遂令攻南阳而克之,清南阳总兵谢宝胜遁走。北伐军本可乘胜前进,但因南北议和已成,停战令下,季军只得撤回武汉,被改编为第八镇,后又改为第八师,张鹏程任第十五旅三十团第三营营长,初驻新沟,后移防钟祥。
1913年,袁世凯排斥和打击革命党人,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发动“第二次革命”,派人至湖北活动。在李烈钧于湖口宣布独立,江苏、安徽、重庆相继响应,而湖北的黎元洪态度模棱的情况下,张鹏程遂联合沙洋守军刘铁部起兵以应宁赣,称“鄂西讨袁军”,由刘铁任总司令,张鹏程任参谋长兼右路总指挥,合军攻荆州。进至草市,遇到荆州镇守使丁怀的顽抗,起义军进展不利。张鹏程往湖南请援军,经蒋翊武介绍,湖南都督令陈俊初军出岳州,窥武汉;又命孟振雅军及澧州驻军与鄂西讨袁军会师,略取荆州。后因袁世凯之李纯部攻占南昌,雷震春军进陷南京,宁赣之役失败,湘督取消独立,孙中山逃避日本,张鹏程等部亦难成事,只得暂时隐蔽。
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滇、黔独立,“护国之役”起。张鹏程潜赴襄河起兵反袁。未几袁死,黎元洪重组国会,南北议和,张往上海,潜心研制炸弹。
1917年,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公然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再出领导革命,号召全国反对,于是“护法运动”兴起。张鹏程在与武穴水师营长杨春龙密谋起兵未成后,即由汉口购置部分武器潜运汉川系马口举事,有众千余人,步枪二百余支,称护法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推梁钟汉为团长,自任参谋长,以策应已集中湘省的西南护法军。张部聚集后,直逼汉川县城,县令王晨高初持两端,后见大势已去,才弃城逃走。梁是汉川人,因事涉桑梓,乃借故去武汉避之。张据汉川后,遂率部溯汉水而上,沿途收编,附者日众,乃扩编为湖北护法军第一军第一梯团,直攻天门,县令周树云逃走。张部进城,收缴水师大炮四尊,军势日振。此时北洋军阀吴佩孚率兵镇压,陷安陆,前锋已至距天门不远的瓦庙堡。张欲阻击,然弹药缺乏,乃于1917年农历冬月十二日夜亲制炸弹,失慎爆炸,致面部及上肢重伤,失血过多,生命垂危。当地无法救治,急转皂市福音堂红十字会医治。当时,石星川、黎天才已分别独立于荆州和襄阳,石称靖国联军第一军总司令,梁钟汉率张部为该军第五旅旅长,因请张至沙市就医。石部后遭吴佩孚所派之吴光新部击败,退守湖南澧州,又转往湖北施南。张鹏程因伤残被俘,赖比利时神父郭则宽之助,才免于难,并得转汉口天主堂继续治疗,直至1918年农历6月方愈。
1919年冬,已进驻施南的张之旧部旅长张得山,邀请张鹏程回到已离别15年的恩施家乡。当时施鹤地区形势十分混乱,进驻这里的外军之间,外军同本地民众和“神兵”之间,矛盾突出,摩擦不断。靖国军进入施南后,先由唐克明任军长。唐去职,柏文蔚来施整顿,继任第一军司令。1920年(民国九年),柏聘张鹏程为司令部高等顾问。是年夏,柏又去职,兰文蔚又奉命率奉节驻军来施代柏,但未半年,靖国军即遭覆灭。兰文蔚只得率残部奔川。王都庆既据恩施,欲杀害张鹏程,赖全县绅民签名具保,方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