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中山先生的谭延闿(4)

辛亥革命网 2011-1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谭延闿做为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实是确切。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谭延闿率先欢迎,曾说:“闻公到沪,飞电传来,巨跃三百,

  祭堂:由牌坊拾级而上,便是一段长200多米的水泥路面墓道。墓道左侧建有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三楹式祭堂,上覆琉璃瓦。祭堂前设金山石祭台,东侧砌有牡丹花台。墓道尽头为墓地。

  陵墓:建于水泥平台正中,系金山石建筑,上部呈半球形,底座呈圆柱形,高3.3米,底径10米,墓前有一座精雕的汉白玉祭台(北京圆明圆遗物)。平台两侧各有一方亭。平台下的阶陛上刻九福花纹,平台前为草坪。草坪正前方有一座花岗石砌的椭圆形莲花池;草坪两侧对称设置汉白玉华表、石狮等,雕刻精美。

  墓园:在水泥路面墓道的东侧,沿蜿蜒曲折的溪流,筑有小虹桥、临瀑阁、水亭、心亭、千秋坊等,沿溪布石,玲珑精巧,临瀑阁后壁园门两侧有谭延闿生平和《修建墓园记》两块石碑。

  以上所有石刻,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但又采用了西方建筑方法,代表了民国时期的工艺雕刻水平。

  附:民国才子---谭延闿文武兼备

  谭延闿是20世纪早期中国政坛一位集士子、官僚、政客、书家于一身的风云人物。他在政治动荡不稳的年代,能左右逢源,位高权重,又能静心作书,而且以鲁公书风受用一生,尚能独具一些自家面貌,实属不易。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又作组庵,号畏三,又号讱斋,湖南株洲茶陵人,其父是清末历任浙江巡抚,陕甘、闽浙、四川、两广总督谭钟麟第三子,其弟泽闿亦工书,近似乃兄。辛亥革命后,曾三次督湘,后追随孙中山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湘军总司令。北伐成功后,曾两任国民政府主席,一任行政院长。

  谭延闿文武兼备,而其实质却是书生本色,有“三湘才子”之誉。清光绪甲辰科(1904)会试时,主考官为(苏州状元)陆润庠、(长沙)张百熙。陆得一卷,书法工整,冠绝通畅,认为廷试可望大魁,拟定第一,揭封其卷,乃甘肃士子刘春霖;张得一卷,写作俱佳,乃云有清一代,湖南三鼎甲及传均双备,独无会元。如该卷系湖南士子,置诸第一,启封此卷,乃茶陵士子谭延闿;遂得会元。殿试刘春霖果以状元夺魁,而谭以赐进士出身。

  谭延闿书生本色,担任湖南都督后,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管辖的五个师长对他不屑一顾。一日,谭延闿邀请各师将官赛马。身材矮胖的谭都督亲自参赛,在卫兵的搀扶下爬上马背。一声令下,几十匹马向前奔腾,赛程规定为50圈,至10圈时,不少军官气喘吁吁陆续退下阵来,而谭延闿的马昂首飞驰,后来居上。到50圈时,只剩下一匹大白马仍在奔驰,大家仔细一瞧,正是新任都督谭延闿。

  广西藩司王芝祥率领湘桂联军赴鄂支援,过长沙时,湘军将领特邀他在小吴门外校场进行打靶表演。王芝祥拔出手枪一连放了10枪,只有两枪未中。王对谭说:“请谭都督也放几枪,”谭接过枪,也连放了10枪,却枪枪命中靶心。王芝祥及在场的将士无不瞠目结舌。自此湘军将士不敢怠慢这位书生意气的谭都督。

  谭延闿一生好美食,以谭厨名扬海内。又常制菜谱,亲自烹饪。湘中菜谱组庵豆腐、组庵肉、组庵鱼翅等皆出他之手。即使行军打仗,也有两名专做海味和湘菜的厨师不离左右,以至后来得了高血压,便接受医生劝告,每天作温水浴和电疗一次。他风趣地对友人说:“我平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对贪嘴的报应吧。”

  谭延闿身居高位,为人大度,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书法家王运长小有名气,谭延闿出于对书法艺术重视和关爱,聘为顾问,以备探讨。谁知王当众撕毁聘书,投入痰盂中,并解衣溺之。谭受此污辱,也不追究,只是说:“人各有志,毋庸勉强。”

  谭延闿50岁生日时,有湖南人张冥飞,作《茶陵谭先生五十寿序》,当众宣扬。中有:“堂亦钤山,写几笔严嵩之字;老宜长乐,做一世冯道之官。”把谭延闿比作奸相严嵩和历四朝五姓、遭人非议的冯道。谭延闿读后,不仅不生气反称“奇才”。并即日发帖邀张冥飞赴晚宴,由鲁涤平等人作陪。席间,谭延闿尊为上客,又写信给孙科,为张冥飞谋得铁道部专员一职。

  一天,有一位湘籍国民党将领来到大元帅府,要求与孙中山单独密谈,谭延闿拉胡汉民入内室。来人向孙中山告状,说谭延闿两面三刀,滚来滚去,无信仰、不可靠。足足谈了一个小时,孙中山不置可否。谭、胡二人在内室听得很清楚。胡汉民摇头伸舌,而谭延闿始终镇定自若,面不改色。事后和平常一样,未做任何解释,胡汉民大为佩服,逢人便称谭延闿“休休有容”。每遇大事心有静气。

  谭延闿深知当时时局动荡,官场险恶,他退居行政院长后,对蒋介石的独裁,抱着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人的态度。每次开会,闭目养神,对讨论问题从来不置可否。唐生智被委任军事参议院院长,颇有牢骚,谭劝说:“古人称‘允执厥中’,‘中’字是人生第一妙诀。此外还有一个‘混’字,是人生第二妙诀。”

  其实谭延闿心里非常明白为官之道。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这年春节,湘中人向谭延闿主席贺岁,席间有人引用陈抟称颂赵匡胤的话说:“天下从此大定了。”谭延闿长叹:“你们看,可有一点开国气象,有几个像开国的人物?”这个位居“宰相”高位的谭延闿竟说出这番话来,说明他对时局看之甚透。难怪他劝人一个“混”字。

  然而,谭延闿有一股仁人志士的豪气。1904年秋,谭延闿点翰林后回湘,应邀到私立明德学堂参观,当即捐款1000元,又答应每年资助英语教员薪金1000元。这些钱是变卖夫人方氏首饰交纳的,出手之慷慨大方,赢得社会舆论普遍赞扬。

  孙中山被粤系军阀陈炯明排挤,愤而到沪,谭将所分家产田地变卖,“得五万元,悉以捐献总理作军米之助”。谭延闿后随孙中山到广州,甚得孙中山器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