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建青岛湛山寺的叶恭绰(6)

辛亥革命网 2011-11-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叶恭绰是政治家,曾任职清政府铁道督办。1912年6月,叶恭绰膺为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副会长,8月孙中山先生入京,见叶恭绰而喜,谓“吾之北也

  1931年10月,时任青岛市长胡若愚批拨太平山麓湛山地区73公亩土地,为建寺之用。1933年时任市长沈鸿烈又批拨土地76,8公亩,并聘请卢树森、赵琛二位工程师进行建寺设计。当建寺筹备就绪后,叶恭绰写信邀请在哈尔滨的倓虚法师来青岛主持监修建寺庙事宜。倓虚法师当时正在沈阳般老寺办学校,同时还负责监修长春般老寺,脱不开身,便回信辞却。后来,叶恭绰又写信给佛教大德谛闲法师,请他推荐一位建寺主持人,谛闲法师认为倓虚法师是最佳人选。1932年,农历七月初二日,谛闲法师圆寂于浙江宁波。倓虚法师因护送藏经板到上海,在欢迎宴会上,与叶恭绰等像会,叶氏利用这个机会,又重提请倓虚法师赴青岛兴建寺庙一事,在叶氏的说服下,倓虚法师感到盛情难却,便答应主持湛山寺的兴建事宜,终于在1934年建成。倓虚法师成为湛山寺第一任住持。倓虚法师,号隆衔,俗名王福庭。河北省宁河县北河口北塘村人。因家贫困,屡遭不幸,青年时,只身到关外从医谋生。1917年在河北出家为僧。入佛学研究社学习三年毕业,曾受到谛闲老法师“宪豹生来自不群”的赞语。1920年在河北井陉首开讲席。1921年应沈阳万寿寺省缘和尚的邀请办佛学院,在此期间兼筹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1925年谛闲老法师授他为天台宗44代传人,法名今衔。应按北京柏林寺之请,设立佛学院,讲《楞严经》,任弥勒院住持,并代表中华佛教会赴日本参加“东亚佛教联合会“,后又任北京法源寺住持。他被北方佛教界尊为泰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应邀赴西安传戒于慈恩寺,讲经于卧龙寺,并任大兴善寺住持,办佛学院。后因谛闲老法师圆寂前往以龛,经上海时,受到叶恭绰的诚聘,始任青岛湛山寺首任住持,并创办了佛学院。1949年应叶恭绰邀请,去香港创建华南佛学院,并办佛教印经处、图书馆、天台精舍、弘法佛堂、谛老纪念堂、青山极乐寺的道场。1963年7月12日圆寂于香港九龙荃湾弘法精舍,世寿89岁。从青岛市能有一处佛寺的景观存在,为市区增加这样一处旅游资源,叶恭绰是功不可没。

  毛公鼎是1850年在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一件重器,是迄今为止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稀世珍品。1910年该鼎落入直隶总督端方之手,他死后,他儿子的小妾将毛公鼎押于北平大陆银行无力赎出。为不使国宝外流,叶恭绰筹资购得毛公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拒受伪职,只身避乱香港。叶在上海的一个亲属因财产纠纷,竟把毛公鼎的消息捅给日本人,叶知道后,急令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侄儿叶公超赶回上海,并谆谆嘱托:毛公鼎不得变卖,不得典押,决不能流出国土。毛公鼎终于没被日军掠去,但叶公超却在狱中受刑七次,差点丧命。叶氏两次保护国宝,才使毛公鼎未落入外国人之手。解放前夕毛公鼎由南京博物院收藏,1949年被蒋介石带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叶恭绰不仅好收藏,而且很仗义。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张大千常到上海孟德兰路“诗社”以“打诗谜”的方式聚赌。有一天,他把“传家宝”——王羲之《曹娥碑》带去给众人观赏。不料当晚“入局”后连续“败北”,转瞬间就欠下1000多大洋,无奈,他以《曹娥碑》抵了赌债。但冷静下来后,张大千十分悔恨,从此绝迹赌场。10年后,张大千的母亲病危,询问《曹娥碑》,张大千不知碑帖辗转落于谁手,急成热锅上的蚂蚁。一个偶然机会,张大千得知《曹娥碑》在叶恭绰手上,便提出三种购买方式,料想不到的是,叶恭绰二话不说,原璧返赠。

  叶恭绰一生收藏古籍和文物,花了大量财力、精力,承担了巨大风险。无论是晋代王羲之《曹娥碑》、晋代王献之《鸭头丸帖》、明代唐寅《楝亭夜话图》,还是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他都一一收藏,仅清人词集就有5000余种,《全清词钞》有3196家。1943年,他一次性将地理类藏书等906种3245册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其它珍藏文物也都通过捐赠或出售,尽归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有关文化机构收藏。1961年,在他80岁的时候,他将收藏的大量古字画珍本全都无偿捐给国家。

叶恭绰国画 叶恭绰信札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