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建青岛湛山寺的叶恭绰(3)
辛亥革命网 2011-11-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叶恭绰(1881—1968)祖籍浙江余姚,自其五世祖游幕岭南,始移家广东,而为当地所谓之“客家人”,广东番禺人,生于北京。字裕甫,又作玉甫、玉父、玉虎、誉虎,号遐庵,晚号遐翁,别署矩园、观一居士;室名网极庵。清廪贡生。叶恭绰是广东番禺人,1881生于北京。他7岁能诗文,18岁应童子试,以《铁路赋》获第一名,20岁肄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是前清秀才。31岁时,他就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多次去法国、朝鲜、日本、美国、英国考察并介绍中国文化。
1902年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1904年任湖北农业学堂、方言学堂、两湖师范学堂教习。1906年捐通判,入邮传部,任总务股帮办兼办京汉铁路事宜。嗣后历任铁路总局建设科员兼承政机要科员、路政司员外郎、路政司郎中、承政厅佥事、机要科科长、承政厅副厅长、参议上行走、承政厅厅长、铁路总局提调,旋升芦汉铁路督办。辛亥革命时,任内阁议和处参议。1912年5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同年任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副会长,与朝野路界人士研究铁路知识,并商榷进行方法;还兼交通银行总经理。1912年,叶恭绰见到孙中山之后,被孙中山引为“同志”,此后,他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成为孙中山先生建设交通、邮电事业的倚重,先后出任孙中山大本营财政部长、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对交通、邮电、金融、教育事业多有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叶恭绰深明大义,追求光明,从香港返回内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化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1913年7月进为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局长;9月授于二等文虎章,代交通部总长;12月改任交通部路政局局长。1914年6月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局局长。1915年6月因故暂行停职。袁世凯称帝时任大典筹备处会办。1916年6月去职。1917年7月复任交通部次长,兼铁路督办、邮政局局长;7月张勋复辟,段祺瑞任其为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长。及徐世昌任总统时,被任为考察欧美实业之专使,翌年归国,对于实业之振兴,有所掰画。1920年8月任交通部总长,在任内废除中国海军部与日本所缔之无线电条约,另与美国非德拉公司缔结新约。1921年3月,交通部将原有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交通大学,以交通部总长兼校长;叶恭绰的政绩从1921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发行“纪念中华邮政开办廿五周年”纪念邮票可见一斑:一套4枚邮票,票上所印三个头像中就有叶恭绰。
1921年12月任交通总长。为了提高和发展交通教育,上任不久就采纳了在交通部任职的钟秉峰校友的建议,将交通部部属的四所学校,即上海的南洋大学堂、唐山的唐山工业专科学校、北京的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改组为一所学校——交通大学。经董事会推举叶恭绰担任校长。1921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发行的“中华邮政开办廿五年之纪念”邮票一套4枚。其中1枚邮票上所印三个头像分别为:民国总统徐世昌、国务总理靳云鹏、交通总长、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
1922年4月去职,出走日本。次年5月,孙中山任其为广州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理广东财政厅厅长,未几辞去兼职;7月代理大本营建设厅厅长,统一广东财政委员;11月奉派往东北,与张作霖洽商讨伐直系军阀事宜;12月任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1924年4月兼盐务督办;8月任中央银行董事;9月去财政部部长职;10月去盐务督办兼职;11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1925年11月去职,闲居天津。1927年任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委员、国学馆馆长等职。次年1月张作霖就安国军总司令职,于司令部设立外交、政治、财政三个讨论会,聘叶氏为财政讨论会副会长、并任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会评审员。1929年与朱启钤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与朱祖谋、黄公渚、夏敬观等组织词社,与龙榆生创《词学季刊》;同年兼故宫博物院常务理事、管理中央庚款董事会董事。1931年12月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翌年1月去职。1933年任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倡设上海博物馆;同年10月任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1934年被聘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委员会委员,又被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监事。1939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文化协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