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芃生曾为青岛回归做出重要贡献(5)
辛亥革命网 2011-11-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研究所内逐渐汇集了一大批专门研究日本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专家学者,主要从事日本政治、军事、外交及敌伪特务活动等问题的研究。这个研究所的主要使命自然是收集和分析有关日本的情报和资料,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机构决策作参考和咨询,但由于集合在研究所旗下的是当时国内最权威的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学家,所以他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既有很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有很强的学术性。如1941年5月20日,王芃生准确地预见了一个半月后德国将进攻苏联并向蒋介石作了汇报,蒋向罗斯福政府作了通报。后苏德战争于6月22日果然爆发。现在史学界熟知的周恩来密电斯大林通报的中共地下党获得的这方面的情报,国际问题研究所这一渠道应是其来源之一(有的资料说是潘汉年在香港获得的,还有阎宝航也向周恩来报告了类似情况),因为包括香港在内的这个所的大部分外勤站都是在中共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潘汉年领导下的地下党员所控制。11月22日,研究所又通过获得的日本情报,根据情报分析和推断日军将发动太平洋战争,提早几个月报告给蒋介石,蒋则向美英方面通报了情况,但遗憾的是没能引起他们的重视,致使日本会发动袭击珍珠港事件。
国际问题研究所及王芃生本人所提供的情报和咨询与国民党其他情报机构不一样的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日本的战时内阁和首相数度变更,而研究所每次都能对新首相了如指掌,并将其简历及可能的作为具文上报,其迅速与准确实属惊人,不愧为“日本通”的称号。更为不一样的是,王领导的研究所不仅搞情报,而且还著书立说研究日本国情及其对外关系,剖析日本文化和民族性。除上文介绍的之外,王芃生1941年3月发表的《中日战争之文化史观》一文,从日本文化、教育、学术及政治、军事等方面深入分析中日战争,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从而坚定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同时警告日伪尽快反省悔悟,“重获新生”。
抗战8年中,他所主持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广泛收集敌友情报,剖析国际形势,对德军进犯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及日本的投降等重大事件,均在事先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他所领导的国际问题研究所成为有名的军事情报机构。他本人更是成为驰名中外的研究日本问题的权威,有“日本通”之称。他还在《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抗战过程应有的基本认识》、《不降必胜的道理》、《看清日本的真相》、《中国抗战对世界大战的贡献》等大量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宣传抗日必胜的文章。
令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共党员于炳然与王芃生之间的关系,在重庆时,凡是王芃生的国际问题研究所用人,或是他的战地党政委员会机要组用人时,他总是将名单先开给于炳然,要炳然研究一下这些人中有没有托派。炳然每次都把名单拿给董必武同志,经董老指示后,再把意见转告王芃生。王芃生的侄子王尔宣在安徽参加游击队,而且可能是游击队的一个领导人,被新四军捉去了。王芃生求炳然到中共南方局去设法营救。炳然把这件事说与董老。过了几天,董老通知炳然:“告诉王芃生,就说王尔宣已经偷跑了。”炳然通知王芃生时,王芃生极为高兴,说:“最好,这个办法最好!”并深表感谢之意。在苏联芬兰战争时,国民党谴责苏联是帝国主义者,对芬兰进行侵略。王芃生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专论,力为苏联辩护,因此引起CC派的攻击。CC派专为此事派人去见蒋介石作了报告。蒋介石下了一道手谕:“以后不准王芃生署名发表文章”。同时CC派继续攻击王芃生,说他“情报误国”“擅发谬论”等等。此事使王芃生十分愤懑,他伤感地对炳然说:“抗战胜利后,人家会把我一脚踢开的。我的前途,只有到大学教书了。”所以这次临别时,王芃生与炳然约定电报密码,炳然丝毫不感意外。炳然甚至想到,真到了国共决裂的一天,他有可能跑来共产党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