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芃生曾为青岛回归做出重要贡献(4)
辛亥革命网 2011-11-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28年6月,奉外交部密令,东渡日本游说宣传,阻止日本军阀破坏签约和干扰中国收回关税权的阴谋,敦促日本政府承认国民政府。回国后,任湖南省政府顾问。1931年赴瑞士日内瓦整理史料,以为向国联控告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证据。嗣又参加国联第十三届、第十五届大会。1932年应聘为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委员,负责主编《外交月报》。1934年11月出任驻土耳其公使馆参事,1935年冬改任驻日本大使馆参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从1937年7月7日起,日本法西斯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沦陷,日本企图通过对正面战场的疯狂进攻和国际封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时,中国云南作为最重要国际通道的地位日益显现。8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提出的应当立即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开辟新的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的建议,得到当时的国民政府同意。10月底,时任交通部次长王芃生专赴越南、缅甸开展外交活动,协商开辟滇缅公路以利抗日之需。随后视察云南,同云南省政府商讨滇缅公路的修建,初步确定了路线走向为:昆明——下关——保山——龙陵——畹町,与缅甸境内公路相联接。11月,龙云下达修筑滇缅公路的命令。
抗战胜利后,赴沪、平、津视察并处理日侨、日俘事务。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1946年7月17日病逝于南京,终年53岁。
年轻时,王芃生从日本留学回国,就从事日本问题的研究。1931年他收集情报,提早几个月告诉蒋介石,日本会在1931年9月中旬发动东北事变,蒋不听,他北上通知张学良,张也未理睬,见此,他急出病来了,后来果然有9.18事变。 早在1937年5月,王芃生就曾根据自己在日本收集到的有关情报和资料,准确判断和向蒋介石报告了日本将于7月上旬发动华北事变,扩大侵略战争的有关情况。抗战开始后,为了加强对日情报工作,鉴于王芃生以往在对日研究及情报工作的卓越表现,加上王本人的积极建议,1938年4月,蒋介石决定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一个专门的对日情报机构“最高调查委员会”,蒋自任主任;委员会下设会务处,王芃生任处长。后因意见不一致“最高调查委员会”未能正式成立而改设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王芃生任中将主任。7月随国民政府迁重庆中西路渔村后,研究所先后设立了五组三室,主要有敌伪组、国际组、图书资料组、总务组、机要组和“青山研究室”、英国顾问室等。后来,随着欧洲战争局势的变化,国际问题研究所又相应地增设了欧美科、南洋科等机构。国际问题研究所表面隶属军事委员会,但实际上直属蒋介石,因为其经费直接由蒋的侍从室拨付。(王芃生任职驻日使馆参事时与夫人钟贤英女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