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满门忠烈 光照前列(4)
辛亥革命网 2011-11-01 0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幸智敏 查看:
谢胜宏说,就在这一年4月中旬,何子渊携两箱上等箭竹顶茶赶赴南京,拜见正在筹划实业建国的孙中山。两人相见,感慨良多,合影留念后,孙中山特地为何子渊题字:“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甘苦自珍,箭竹顶茶。”他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回来后大办实业,为革命筹措经费。
1917年9月,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后,他奉孙中山电召赴穗。孙中山谈到,现在军政府经费极度困难,必须通过兴办实业来解决财政困难。早些年,孙中山曾在潮梅地区考察过矿业,认为梅州的“琯坑钨矿”极具开采价值,希望何子渊回去把这个矿办起来。
何子渊临危受命,欲赶回梅州筹办“琯坑钨矿”。临行时,本家族侄何天炯来送他,谈到军政府连拍一封电报的钱都很困难时,何子渊毫不犹豫地将随身携带的300大洋全部捐出。
谢胜宏说,经兴梅两县县长保举,何子渊出任“琯坑钨矿”董事长。但由于该矿地处兴宁、梅县两地交界处,而两县山民历年为山林之事发生纠纷,成为办矿的重要障碍。
“何子渊因为很早出来做官,为人又谦和讲理,民间发生重大族姓斗杀时,都指名要他去调解。为此,他依靠自己的威望,多方奔走、说和,成功解决了两县多年的山林纠纷。次年,矿山投产,盈余源源不断地输进国民政府的财政系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停产。”
正是因为何子渊办起了实业,1925年春,为平息陈炯明残部的窜扰,东征军光复兴宁时,他与县长罗师扬才能带粮、带物、带钱慰问东征军全体将士,并在短期内筹募到两万大洋军饷及大批物资。
兄弟同盟 满门忠烈
何皎云介绍,何子渊的革命情怀,深深影响了他周围的亲友。有几件事可以佐证:
一是让二弟何子韶担任革命党联络员。
同盟会期间,何子渊在石马镇石马圩“光记”商店对面开了一间“东汉茶庄”,营业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由二弟何子韶负责经营,是箭竹顶茶在海内外的经销总店,同时也是革命党人的地下联络点。而在“光记”旁边,还有何子渊的另一建筑“渊庐”,面积约50多平方米,专供在石马中小学上学的子孙寄宿及革命党人临时落脚之用。
二是将六弟何贯中吸引进革命队伍。
1905年,何子渊送六弟何贯中到“广东陆军小学”深造,翌年将回家探亲的何贯中吸收为同盟会会员,并亲自主盟。“切肉连皮,兄弟同盟”的义举,在嘉属同盟会员中一时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