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大胆”金梁的由来(7)

辛亥革命网 2012-08-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老照片上的金梁,是个典型的清末“遗老”,有些迂腐。可是他一生中却数次做出“惊人之举”,始有“贼大胆”金梁之称谓。 ,“贼大胆”金梁

  历史博物馆有个姓傅的庶务,常到北京西单牌楼同懋增南纸文具店购买办公用品,于是向同懋增经理程运增透露了信息,程用4050元银元将档案买下。因为量太大,同懋增根本放不下,于是租用广安门善果寺作临时仓库。

  据说拉货场面非常壮观,同懋增派出50辆马拉大车,每辆车上都插一面黄色三角旗,上盖历史博物馆钤记。车队从天安门内起,一路经长安街,出宣武门,最后到达善果寺。用了十几天,才把这批货运完。

  同懋增在善果寺就地零售,短短几天便卖掉1000多斤。这天有两个客人来到同懋增,在琉璃厂悦古斋古玩字画店经理韩益轩陪同下找到程运增。两人中一个是金梁,另一个也是前清遗老,名叫宝熙。韩益轩对程运增只说,二老为敬惜字纸,愿将大内档案全部购下。最后双方商定2.2万元(一说1.2万元)成交。隔了一日签合同,档案的真正的买主、著名学者罗振玉也亲自到场。

  原来这批档案在善果寺零售时,有个熟人知道金梁识货,便持几份朱批谕旨向他兜售。金梁一下就看出这些是大内档案。金梁的好友罗振玉,同时也在市摊上发现“洪承畴揭帖”等零散大内档案。追寻之下,得知均出自同懋增,于是罗决定全部买下。

  双方签订了合同,买方用的是金梁名义。合同内容有“立此合同人程林坡(程运增),今有字纸折奏杂烂书本废纸一宗,约数在十二三万斤上下,经中人韩益轩说合,全数卖与金息侯(金梁)名下自用”云云。

  这些“废纸”经整理装箱,通过火车运到天津日租界罗振玉嘉乐里寓所。罗利用这些档案,编印了《史料丛刊初编》。应该说,罗振玉和金梁抢救保存大内档案是有贡献的。遗憾的是,这批档案后来辗转流失到了日本。

  著述丰富,广为流传

  金梁在天津著有《四朝佚闻》、《清帝后外传外记》、《光宣小记》、《清宫史略》等。《光宣小记》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初版本。《光宣小记》系金梁于1931年养病天津时撮录昔年日记而成的短文,共102则,记载了作者于光绪、宣统年间在京、奉两地任职时的亲历亲见、亲闻亲感,始于光绪三十年(1904)北上应试而终于辛亥(911)冬避地大连,举凡考场经历、士林风尚、公私报刊、京都旧事、内廷官署、朝章国故、档案图籍等,靡不包罗,以官职之利、交游之广、识见之博,所记多有鲜为人知者。晚年居京,油印有《雍和宫》、《三坛》、《大北京》等,分送全国各图书馆。关大唐回忆说,她常替曾祖父邮寄这类资料著作。卷成一个卷包好,贴一分五厘的邮票,按印刷品寄出。因无法投入邮筒,就算好邮递员开箱时间,在邮筒前等候。

  另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录,尚有金梁辑译(1)《满洲老档秘录》十卷(原档179册,此为部份译本)、(2)《东三省迁旗实边报告初编》一卷(宣统三年铅印本,可做移民之参考)、(3)《黑龙江通志纲要》二册(铅印本)等三种。

  寓津期间著述自娱

  金梁居津寓所在英租界爱丁堡道(今重庆道52号)。记者在这里看到,这是多幢连体楼房中的一幢,三层带半地下室。据附近居民讲,解放前这里属教会产业。

  辛亥革命后,逊帝溥仪在故宫保留了其小朝廷。金梁因忠于清室,被召入内廷,封为内务府大臣。同时做皇帝的侍读,赐少保衔。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金梁携眷到了沈阳,依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金梁清末民初曾在沈阳任职,典守过故宫文物。1913年到1914年期间,张作霖曾请金梁当其子张学良的家庭教师。因为这两层关系,张作霖控制东三省后,金梁被安排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当了院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