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大胆”金梁的由来(5)
辛亥革命网 2012-08-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主持汉译《满文老档》
《满文老档》系记录清太祖、太宗朝史事的珍贵文献,清入关后由沈阳带进北京。原档四十册,都是用无圈点的老满文书写。乾隆中期曾命令用新、老满文各重修两份,一份存在北京的皇宫里,一份藏于盛京故宫的崇谟阁。《满文老档》深藏在内府,世人无缘得见。而最早将其译为汉文传世的,就是金梁。
清末,金梁主管盛京内务府事物,借职权之便阅览了崇谟阁中大量藏书。崇谟阁位于盛京宫殿大内宫阙西所的后部,乾隆四十五年老档从北京运到盛京后,除内务府杂役定期晾晒通风外,无人可以接触。
1912年,日本人内藤虎次郎闯入奉天故宫,以搜集史料为名,将崇谟阁老档全部盗拍后带回日本进行翻译研究。金梁对此颇为紧张,认为汉译工作迫在眉睫。在金梁的自述中有这样的描述:原曾将老档录出副本,至1916年,延请满汉学者十余人参与翻译,二载始脱稿,分装百册。从中摘录若干段,分上下两编出版,即传世之《满文老档秘录》一书,实为汉译老档选刊本,尚不是全帙二十分之一。其余译稿后散佚。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溥泉后来从沈阳的旧书摊上购得其中二十六册,以《汉译满洲老档拾零》之名,连载于1933—1935年的《故宫周刊》上。这两种老档译本互相参照,是几十年来研究清史、满文史学者的重要史料,金梁主持汉译功不可没。
首创东三省博物馆
二十世纪初,欧美各国兴办博物馆之风成为一种潮流,并且自西而东吹进了中国人的头脑中。
盛京故宫是清代三大皇家文物宝库之一,收藏古瓷、书画、宫廷陈设品等近十万件。1908年,金梁任奉天旗务处总办,负责清点守卫盛京故宫藏品。金梁在清点整理藏品之余,有意将精品区分陈列,以供欣赏。金梁先在瓷器库内选择优质瓷器精品,安排展室摆放整齐,以满足部分奉天中外人士的参观要求。金梁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赞誉。
金梁认为故宫藏品精且多,如果用来创办博物馆,既符合时尚的要求,又可免于藏品外流。于是他多方奔走,着手筹措,并得到了东三省总督锡良的赞许。金梁虽为晚清“遗老”的代表人物,但是思想也有其“先进”的一面,而大力推行筹办博物馆的意图,金梁个人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作用。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金梁撰写奏折,建议在盛京故宫文溯阁前空地创建皇室博览馆,然后以锡良的名义向摄政王呈递,但朝廷无暇顾及这样的事,一时间并没有准许。不久,金梁调离,筹办博物馆的事再无人过问。
时隔近二十年,金梁重返故宫,终于得偿所愿。1926年,奉天省政府决定筹建东三省博物馆,历时两年进展缓慢。1928年冬,以教育厅长、沈阳市长等人重组筹备委员会,几经斟酌,最后选中金梁为委员长。金梁接到省长翟文选聘书后,欣然赴任。二十年岁月匆匆,此时盛京故宫所藏珍品,大部分在民国初年被运往北京,所剩无几。金梁用半个月的时间,将旧藏銮驾、祭器、乐器、文具、武备等在崇政殿及清宁宫等处陈列就绪。1929年4月,东三省博物馆正式开放,昔日宫阙禁地,转眼间变成一个开放的文化小区。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金梁一直在博物馆主持馆务。在金梁任职期间,他增设陈列室、制订博物馆章程等,尽心竭力,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