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达先生:襟怀高远创粤盟 文绪深沉启后人(

辛亥革命网 2012-08-17 00:00 来源:民盟广东省委会 作者:王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李章达在从事革命开展民主运动的同时,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深厚的素养。他精于旧体诗词,其诗作抒情抱、发幽思、展才志;他擅长书法,尤

  三、诗书言志

  李章达在从事革命开展民主运动的同时,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深厚的素养。他精于旧体诗词,其诗作抒情抱、发幽思、展才志;他擅长书法,尤其楷书功底深厚,不流于俗;他甚至能自作格调清雅的粤戏曲。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民主革命家的多方面文艺才能。

  李章达的诗作不多,主要有《金陵杂咏》十首、《无题》七首等。所作多通过描述当时国情,从现实的高度发表对时局的感慨,寄托自己的襟怀和抱负。李章达生前未见发表诗作,日常谈论谋划多为革命之事,只有和蒋光鼐、蔡廷锴等老朋友相聚才有读诗论文之雅志。1然而他的诗、书、曲中,充分展现了他才华横溢、内蕴深沉的一面。可以说,这是他性格品质中虚怀若谷、蕴玉藏珍的外在体现。

  李章达发而为诗,其诗针砭时弊,鞭挞腐恶,满怀忧患,同情民众,这些都使他的诗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爱憎。其诗《廖仲恺先烈殉国廿一周年》云:

    栋折梁摧日,昏霾塞上穹。宏谟规百代,遗政乱群凶。

    岂独西州恸,终惭豫让风。国魂招大众,廿载宛音容。

  此诗作于1946年8月,时值国民党当局对中共大举用兵,港九各界人士缅怀先烈,召开“廖仲恺先生殉国廿一周年纪念会”,呼吁和平,制止内战。“栋折梁摧日”、“遗政乱群凶”,1925年8月,国民党右派分子刺杀廖仲恺,掀起了反对国共合作的高潮。“廿载宛音容”,廖仲恺去世,李章达心情极为沉痛,“我有生以来极沉重的打击”,从此他认清了国民党右派的真面目。此诗文辞犀利,“摧、乱、恸、惭、让”等字眼寓意深远,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在此次纪念会中,李章达偕同何香凝、蔡廷锴等联名致电蒋介石,请求立颁停战令。

  李章达对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极其敬重,廖仲恺被害后,何香凝继承其夫遗志,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斗终生。李章达与何香凝时相过从,其诗《题何香凝老人画菊》则描写了菊“傲霜姿”、“高格”、“孤芳”的品质,赞扬何香凝画如其人,也体现了二人如菊的一般的独立人格和操守,诗云:

  一丛淡写傲霜姿,宾主同称女画师。高格倍饶丘壑意,孤芳不入洛阳时。

  滇池风急愁闻雁,山馆云凝怀赋诗。剩有秋怀销未得,故人千里展题词。

  最能代表李章达诗成就高度的是《金陵杂咏》十首,诗云:

  (一)

  虎踞龙蟠霸业基,遥瞻西北建瓴奇。冬青旧种孙陵树,罽锦新裁越将衣。

  天堑自来矜紫盖,瓦岗何意闪朱旗。经营州郡离宫遍,岂但江南玉树词。

  (二)

  百万辽东老幼驱,民歌浪死编郊衢。博王荷宠跨神武,苏革潜身见阔迂。

  海峤练兵行殿远,丰都劝酒客卿娱。石城潮汐通溟渤,月夜龙舟引镜无。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