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遗老张人骏(7)
辛亥革命网 2012-10-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张人骏家书日记》书样(图)
张公在外交上却办成好几件大事,昭垂史册。一是广西梧英轮事件。梧州是通商口岸,依约外国兵轮可以通航。光绪三十三年秋冬之际,英商大船在梧州被劫,英医被杀,驻京英公使向外务部诘责。部饬严捕海盗,优恤英医,并量力赔偿。且徇英人请求,将该地缉捕权归英人。此事有损国体,致粤人大哗。张公给粤人请命,先不许,电争多次始允。而测量惠州海面之议也中止了。粤人颇感戴张公,誉声鹊起。二是日本大阪轮船会社的二辰丸载军火来粤规图重利事件。甫卸即被缉获,下其船旗,张公责其违约,全部充公。船主狡辩,日本政府更支持之,以撤使及领事为要挟。张公力驳,以去就争,且引起全省民愤,抵制日货,外部反而软弱,以不了了之。三是葡萄牙又逐渐侵占澳门邻近地方,赖张公设防,挫其阴谋,得以保存国土。四是南海诸岛原属我国疆土,光绪三十四年,日本侵占东沙群岛,张公与之谈判收回。同时派水师提督李准、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率兵一百七十人,分乘伏波琛航诸舰登西沙群岛,勘明岛屿十五,命名勒石,于永兴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群岛为中国神圣领土。此事可与吴大澄光绪十一年在黑龙江珲春建立界碑铜柱事南北辉映,成为清季南北疆吏守土盛事。以上四事,居然能在清廷积弱之下出现。现《清史稿》以修史时张公尚在,未为立传,实应补书以存史。
三、《家书》中,每称袁世凯(字慰庭)为慰帅,对袁甚钦敬,但也有微辞。如于袁对改官制专擅以致惹起慈禧之怒,《家书》说:“慰帅因改官制一事颇犯众怒,兵权一撤,将来如何办事?且恐谗忌者多,难保无意外之事,深可虑……礼乐征伐乃天子之事,非臣下所宜强预,慰帅正坐读书太少耳”。可见张公还是以纯臣心事待袁,而于袁之野心全无觉察,又于朝局派系关系也解不透。后来袁解职归里,出于光绪帝之积愤,几不保首领,也一无所知。直到武昌革命爆发,延及两江,张公弃职而去,致袁书中才提出气数两字。到此时,于袁之假托民意阴谋篡窃,也还蒙在鼓里。至《家书》提及须提防盛宣怀和王存善。盛已人人皆知;王乃王克敏之父,候补在粤,其人乃著名政客,民国初年又成了袁之爪牙,于晦若(式枚)就死于其手,尚无明文证实。其中涉及他人,如说:袁杏南(大化)颇有营混子神气,又袁杏南习气颇深,人不甚平正,赵次珊(尔巽)报毒太深等等,可资参考。惟于锡清弼(良),一则言其掠美市恩,再则言其取巧。按锡公在晚清督抚中颇着清誉,最后任东三省总督,中立不倚,誉望远在徐世昌赵尔巽之上,不知张公何以诋之如此?《清史稿》中一传,语似可信。
四、《家书》前半多谈家事,于金钱出纳人际酬应,言之缕缕。胡绳武先生在序文中对所记历任寄家之汇款已有综核,不赘述。张公治家颇有方,教子甚严,如责子侄家报太稀,戒允襄允方二子酗饮。以两代显贵又官居极品的大员人家,不纳妾,不蓄婢,不赌博,不吸鸦片,严守勤谨家风,确为难得。
先祖雪堂公与张公素未识荆。辛亥渡海,八年归隐津沽,时津沽多旧日显达,《集蓼编》云:“在津稍久,得识南皮张小帆(曾扬)中丞,丰润张安圃(人骏)督部”,张公第三子叔威(允方)与商藻亭(衍鎏)太姻丈为儿女亲家,和我家也算是四门姻亲。叔威先生来我家时,我还是孩子,但耳熟能详。记得雪堂公甲子年扈溥仪到津,溥仪师保侧近颇为嫉视,独张公大加奖慰,以为能卫主出险。事后公对家人说起,我在旁听到,至今记忆如新。日前守中以此本见寄,获读一过,遂记所得如上。按张公历任七省督抚,惜其奏议无人摭拾成编,今仅存此断鳞片爪,也当视为珍贵的史料了。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