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遗老张人骏(6)
辛亥革命网 2012-10-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附:萧文立:《读“张人骏家书日记”》
丰润张氏,佩纶人骏乃叔侄行,同是同治进士。佩纶翰苑雅望,以敢言著称,与张之洞黄体芳陈宝琛宝廷并号清流党。佩纶后以中法马江战役失利,致晚景不振。人骏一出典四川乡试副考官,后即在京任台谏多年。光绪中叶外放广西桂平梧盐法道,即连擢广西广东山东布政使,后升任漕运总督。仕途亨通,叠任山东河南山西广东巡抚,两广两江总督。至辛亥革命,八十二岁,以遗老殁于天津。
这本《家书》凡八十六通,皆寄其子允言等人的,家事琐屑以外,多涉朝局及任内各事。《日记》则是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零三年在河南巡抚任上一整年的日记。身后经其曾孙守中保存注释,于今年经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印行。书首有一九八九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胡绳武撰长序。胡氏乃清史专家,考证綦详。我此文不过补其漏略并略抒愚虑之一得。
一、到光绪中叶,咸同一批戡乱魁桀人才,大半已凋零,后期有声望的督抚只有三人:一为张之洞。张在当时已为老成硕望,廉正无私,且为洋务派中坚。二为岑春煊。岑是借着老子(岑毓英)的余荫爬上台(他以前是有名的浪子),又以庚子之乱扈驾西巡,立功受眷,升任两广总督,依然恣睢颠倒。三为袁世凯。袁初背吴(长庆)依李(鸿章),踏上仕途,继又出卖戊戌新政,取得慈禧后的异常宠眷,地位驾李鸿章而上之。如果再凑一人,那就是端方。端以出洋考察得名。张公地位和上述三人差不多,惟名气远不如。他是一位恂恂守法的大员,为人不骄不亢,不骛声气,不广结纳。据《家书》看,他对张之洞不大赞同,可见他不属于洋务派,对岑则痛心疾首,惟对袁则引为同调。因袁任东抚,张公任布政,他们谊属同寅,曾订金兰,且约为婚姻,在后来政系派别中,有人也把他列入袁系。袁早具野心,在初入军机,值出洋五大臣归国筹议立宪时,袁表面拥戴奕劻,改革官制,废除军机处,企图进一步掌握政府大权,因此和瞿鸿讥岑春煊树立两大派系。因袁帘眷优党势盛,瞿岑显然不是敌手。端国外考察归来,也希图攫取邮传部尚书肥缺,但未能如意,这人名望并不高。
二、张公任两广总督两年多。两广地处冲要,海疆多事,较难治理。前两任,周馥疲软;岑春煊久病,又乱弹劾下属,引起群愤。两人所遗留下的问题,都由张公来为之擦屁股。《家书》里露出牢骚,又说“西林(岑春煊号)之乱,尚胜于周之胡涂”。当运丁百六海水群飞之际,清廷政策新旧杂糅,张公当然是站在清廷的立场上,对立宪表示反对。例如练兵一项,为保卫疆土,非练兵不可,张公慨然说:“云阶敷衍了事,玉山杂乱无章,尤以练兵最为不易。既无将才,又无足款,而粤人又不肯守范围,识字者不能耐劳,不识字者又多蛮野。现曾征集一协,而疾病逃亡,无日无之,办理之人无不疾首蹙额,欲思卸肩,将来断无成效。”并且和陆军部尚书铁良相磨擦。对待两省萑苻中杂革命徒党,张公遵中旨主镇压,倚提督李准。而代之者秦炳直主抚,势更蓬勃。不知革命已将成功,武力已无能为力了。办外交,张公颇倚重温宗尧,后温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夺去。故《家书》中说:“岑是涂面挂须之大盗,赵是鼠窃狗偷之小贼”,成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