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的辛亥革命志士(4)

辛亥革命网 2014-04-15 00:00 来源:宁海新闻网 作者:应可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的1900年到1911年间,宁海人民的革命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本文试就辛亥革命前夕宁海籍人士在宁海、宁波、杭州、上

  宁海籍尚有浙军一师二十四团团长章镜波(祖衡)、浙军22团2营营长葛振(翼飞)、第5军二等副官尤芬(恩廷)等一批热血青年,立志旧民主主义革命,加入光复会或同盟会,积极从事反清斗争,是宁海人的一代骄子。陈韶(1878—1927),谱名能美,字善之,宁海县(现属三门县)海游统建人。陈韶诗文俱佳,素有大志,尝读《班超传》,拍案而呼:“大丈夫应当如是耶!”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位于南京的江南陆师学堂学习,后转入将备学堂,三年学成,入伍任排长、教员等职。辛亥革命时随浙江革命军参加攻占南京战斗。孔墉(1890—1939)原名继才,字逊父,一字达元,号映龙山主人,宁海县城内塘头人。在光复杭州时,在邑人童保喧部下任秘书,为其出智谋、担重险,颇多建树。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浙军都督蒋尊簋授予了攻打南京参加敢死队有功的一批浙军将士“有勇知方”匾额。“有勇知方”语出《论语》:“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赞颂他们有勇气且知道义。徐良臣(1887-1949)字克辅,宁海西溪徐家人,曾参与抄李鸿章的家,并获得李的佩剑,文革期间被用作演戏道具,现在下落不明,因光复南京时为敢死队士官,蒋尊簋特赠“有勇知方”匾额(现存宁海文管会),同时,宁海还有不少人获此殊荣,如田洋卢的卢相汤(1880-1936)、黄坛东山的娄如地(1883-1937)、西店的王任芝(1884-1914)等人都得到过“有勇知方”匾额。

  五、宁海人在家乡参与辛亥革命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政府不但不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相反却大量出卖国家权益,“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镇压义和团的反抗斗争,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20世纪初年大大激化,显示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人们越来越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必须推翻清朝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革命,逐渐成为广大人民普遍的要求,成为一股汹涌奔腾、不可阻遏的洪流,滚滚向前。

  宁海也不例外,一百年前,在一个偏僻的宁海县历史上,做出一个震惊中外“反洋闹教”的大事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教会在浙东沿海的势力,为后来推翻清王朝、爱国反帝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起义虽被镇压,余部仍打着“王”的旗号,在新昌、嵊县一带继续活动了一个时期。更多人投入到辛亥革命。诸如胡成章(1874-1915)字维富,号景山,宁海桥头胡人。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外国侵略者大举入侵中华大地疾首痛心,早在台州府学时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1900年八月十五日,参加了台州府革命党200多人的反清起义。王锡桐起义那篇声讨大主教二十条罪恶的檄文,就是胡成章与王锡桐拟定的。起义失败后,胡成章因自己身份未暴露,一直在沪、杭、宁海一带奔波,积极参加推翻清王朝的各项革命活动。

  陈清泉(1880-1919)号驾山,宁海深甽龙宫人。年轻时曾参加王锡桐起义,是王锡桐的得力助手。事败后,作为王锡桐手下一名健将,清政府当然不会放过。为避风头,只好忍气去龙宫村南深山里的坐禅岩洞躲避。蛰伏两个月之多,候风声稍缓,托人卖掉30多石农田,作为盘缠,考入北京武备学校,毕业后,去吉林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不久转南洋陆军测绘学堂求学。毕业分别任江苏三十六标一营左队队官。辛亥革命时,投奔杭州独立师师长童伯吹麾下当副官。

  辛亥革命时,紫溪观澜小学即有师生参加革命队伍。当时谱写的校歌歌词中有:“海涛澎湃旭日升,天女峰顶撞晓钟。我观澜历史悠久,今日里更建新营;愿兄弟姐妹们,在新的征途上前进;努力读书努力革命,为中华放光明!”

  总之,宁海是革命党人势力比较活跃的地方。时在省城的童保喧、叶颂清等宁海籍人士经常商讨革命事宜,关心家乡革命,当宁波、杭州等地光复的消息传到宁海后,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乡绅们立即纷纷行动,迎接光复。当时刚卸下临时都督改任省政府参谋的童保喧,为推翻自己家乡的满清统治,出于亲近与信任,遂委派华钜熔来宁海响应光复。华钜熔(1882-1924)原名嘉寅,字振武、正夫,城郊华山人。青年时喜读兵书,常习武,秉性刚毅,好打不平。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同盟会会员。任步兵23团第9连连长。

  华钜熔接到使命,立即带领华嘉祺、华嘉效等6人来到宁海,11月10日,联络本地开明士绅,一举扣押了知县王锡祺,清算钱粮赈款,接管县署。宁海即日光复,清朝统治宁海由此结束。众百姓在欢呼庆贺中,纷纷要推华钜熔出任主持县政。对此,华钜熔一面频频道谢,一面婉言解释道:“我是为光复宁海而不是为做官而来的,我乃一介武夫,军人不从政。”随即向众人推荐清管带花逢春做代理知事。华钜熔到宁海后,忙于光复事宜,家中亲人均住城郊华山村,近在咫尺,但为早日在家乡结束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宁海光复的第二天,华钜熔就带着士兵立即返回杭州,升任营长。不久参加南京光复战斗,立下赫赫功勋。班师回浙后,积极参加反袁反朱活动。

  民国元年,童建侯奉命首任宁海知事。童建侯(1874-1915)字伯康,号填甫,宁海前童村人,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同盟会员。民国元年,奉命任宁海县首任知事。在他任内,息兵变,诛巨匪,疏城河,修衙署,为民所赞颂。历任宁波地方法院推事,宁海、新昌等县知事,后当袁世凯解散国会时,孙中山先生召他到上海集议,并派他赴杭策划讨袁。他不顾密探跟踪,坚决执行孙中山先生旨意,效忠于革命。

  正是宁海出了许多革命党人与革命干部,他们高举孙中山民主革命旗帜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赢得了辛亥革命的大好形势,为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献出了毕生精力以致宝贵生命。尤可敬佩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德好私德也好,铮铮铁骨巍巍丈夫,爱国爱乡不贪不妒、艰苦卓绝、英勇战斗,功成不争利,官高不恋位。这些辛亥革命中的宁海志士及其事迹,尽管反映的是整个辛亥革命的一个侧面,但从中也可看出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总结出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参加辛亥革命的宁海志士尽管结局各有不同,但他们在当时所表现出来的救国救民和敢于奋斗、勇于献身的精神,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历史功绩也将永垂史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