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的辛亥革命志士(2)

辛亥革命网 2014-04-15 00:00 来源:宁海新闻网 作者:应可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的1900年到1911年间,宁海人民的革命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本文试就辛亥革命前夕宁海籍人士在宁海、宁波、杭州、上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县人程干青、祁文豹、章亮元,以南洋官费留学日本,为宁海最早之留学生。三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现代陆军,浙江籍十人,宁海就有三名。自后不到几年时间内,我县留学生竟达数十人。他们或自费,或官费,前往苏、美、英、德、日本等国。莘莘学子,飘洋过海,上下求索,归国后大都有所建树。如早期赴日的祁文豹、章亮元、王灿英、王韶英、王建极、徐定涛、程佩苇等人,均参加光复会或同盟会,多参与辛亥革命活动,是推翻封建统治的有生力量。

  宣统元年(1909)夏,同盟会领导人陈其美,寓居城东王灿英家以避清廷搜捕。王灿英(1878—1931)谱名学熙,名灿英,号冠卿,宁海东隅塘心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与乡前辈朱文邵、姚桐豫,甬江范贤芳同入日本法政大学。入同盟会,结交陈英士。学成归国,适值清廷初行新政,被公举为副议长,对地方兴革诸大事多有建树。旋革命军兴,南北响应。开始出游江浙,随陈士英思有所展布,因丁父忧回乡。与弟王韶英、长侄王建极同时留学日本,均同盟会员。

  祁文豹(1878-1927),字蔚生,宁海县(现属三门县)葛岙祁家人。初入私塾,后由章梫介绍入南京陆师学堂。毕业后,于1902年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学习,入仙台第二师团炮兵连队。1903年,他建议革命志士陶成章(后为光复会领袖)回浙江运动秘密帮会,并和他到宁海访问伏虎会会主王锡桐,未遇。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参加辛亥革命活动。归国后,任江南炮兵学堂教官、陆军第九镇炮队教练官、管带、辎重营管带和炮队统带官。光复时任联队炮兵总司令部浙江兵站总监兼第六师一等参谋,江南军械、机器、火药三局总理,浙江督署军事顾问、咨议,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部咨议,内河水警署长,军官教导团、金陵军官学校兵器学主任教官。

  章亮元(1876-1959)字永尚,号静轩,宁海县(现属三门县)海游人。1896年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1900年由清政府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第三期学习,1903年毕业,成绩名列第一。1904年返国,由两江总督周玉山保荐任直隶州知州。他认为行军不可无图,向清政府建议设立陆军测量局,并创办测绘学堂,绘制军用专图。不久,被提升为道员。1911年,调任陆军部参谋,以道员归直隶任用,兼任开平镇大操西军参谋长,授二品衔。武昌起义期间,北洋军大肆捕捉支持辛亥革命的青年学生,亮元从中调解,到湖北孝感见袁世凯,说军疲民竭,力劝息兵言和,为南北和议奔走调停,不遗余力。

  程干青(1872-1952)乳名如元,又名长悌,字芸生,宁海老城关鸡行人。出身于手工业家庭,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3月,以南洋官费留学日本,是我县最早出国的一批留学生之一,入日本国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工兵科第三大队学习。光绪三十一年回国,在南京任新军督练并到上海负责军队的枪械、被服等军需物资的购置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他在日本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又参加中国同盟会,成为反清革命队伍中的一员,积极投身辛亥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后,程干青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因不愿与袁世凯合作而离开政界。后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派到浙江,任沪军浙东募兵总理。不久,到杭州陆军同胞社任总办。

  三、宁海人在上海参与辛亥革命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从事秘密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中部同盟会成立以后,上海成为中部地区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光绪三十三年,徐锡麟在安庆发难,约江浙等省响应。秋瑾奔走嘉兴、杭州、绍兴,督促诸同志从速准备,叶颂清曾参与秋瑾组织的武装起义。不幸徐锡麟击杀皖抚恩铭后,功败垂成,即以身殉。六月四日秋瑾被害,临刑有“秋雨秋风愁煞人”之句。虽革命党员遭此挫折,而潜势力依然猛进不已。同盟会总部复派陈其美(英士)返国赴沪策动,声势益振。是年冬,清太后与清帝同时身死,四岁的溥仪继位。上海革命党人有不少是浙江籍人,浙省旅沪诸同志咸以有机可乘,订期邀两浙各府属,推派代表集沪开会,筹议举事计划,湖属有陈其美,台属有孙乃泰等人。不料党人刘光汉已被清政府收买,侦悉此举,即向南京总督告密,将张恭逮捕,并搜查秘密机关天保客栈,密谋尽泄,不能成会而星散。孙乃泰(1883-1936)字冠生,宁海县西店樟树人,宣统三年(1911)三月底,宁海樟树村渔民与奉化栖凤村渔民为争夺捕捞水域,于定海衢山发生大规模械斗。相持多日,死了不少人。栖凤帮渐渐不支,于是想找个大人物的人来调停。通过关系找到陈其美,请他出面调停。陈其美以青帮“大”字辈之尊,赶到宁海一都的王氏宗祠,约了日本留学时的旧识程干青、光复会会员孙乃泰及两县头面人物,前往劝解调停,平息事态,此举让奉化、宁海渔民感恩戴德。孙乃泰即随陈其美参加革命,不遗余力。不久发生在光复上海时的敢死队,有否孙乃泰参加,囿于档案缺乏,无从考证。

  武昌起义后,上海的动向不仅牵动着东南各省,而且影响到革命的全局。1911年11月3日举行起义,其中最关键的是陈其美率领的敢死队攻打江南制造局一役。我县徐定涛是指挥者之一,在战斗中手格清兵刺刀,以致于手臂留下了伤疤。徐定涛(1885-1964)号柱生,宁海县城区二亩园人,1904年考取官费留日,次年回国与程佩苇结婚。程佩苇(1890-1931)号美英,宁海县城区鸡行人。两人婚后同赴日本留学,1905年均加入同盟会,时与黄兴、陈其美、秋瑾等人过从甚密。1910年回国抵沪,马上投入反清活动。1911年11月6日,沪军都督府成立,徐、程分别被推为外交部正副部长。因当时上海外国租界甚多,为减少干预,两人凭借娴熟的外语和口才,频繁地与外使交涉。因缺少资金,他俩毅然将祖遗银饰店“文华楼”变卖,充作为公经费,受到革命党人的好评。

  攻打上海光复军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宁海、奉化招募的,他们因为陈其美曾妥善解决宁奉两地渔区纠纷,完全出于知恩图报的意识,他们的参与,也能淡化反戈清兵的成分,成为一支有生力量。在光复上海前,陈其美曾派人到奉化、宁海招募一批敢死队员。陈其美就找来了应梦卿,派他以招收沪杭铁路工人的名义,募集敢死队员。其时的应梦卿,系陈其美手下,负责保管印信、档案和撰拟文书等事务。他后来写了篇回忆录,说他在奉化渔民中募集了一百余人后,先是乘船送到上海,当日再从铁路转运杭州,“到了杭州,将渔民分别安置在城站附近的高升客栈、大方旅馆、平安旅馆和下城的奉化会馆,由蒋介石、张伯岐、王季高(即王金发)三人点验接收,并交沈昌鑫、陈夏生负责管理。”现资料表明,敢死队员多为奉化人。推敲起来,或许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招募者应梦卿是奉化人,行事方便;二是除了应梦卿,陈是不是还另派了他人去宁海呢?应梦卿招募的奉化渔民,是当天就由上海转运杭州的,其时上海还有另一批敢死队员,由尹维峻率部抵杭,这支敢死队会不会是从宁海招募的呢?一切都是谜,但辛亥革命后期,宁海县樟树拥有一批武装,可能就是光复上海时遗留下来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