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抢米风潮(2)

辛亥革命网 2010-09-13 00:00 来源:新浪 作者:新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0年4月,即距今整整一百年前,一场自发的抢米风潮在长沙城内爆发,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清朝覆亡民国建立前最大的一次

  伟人自述

  长沙“抢米”影响一生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下半年来到中国的“西北红区”采访。毛泽东同志对斯诺谈起自己的革命历程时说:1910年发生在长沙、震惊全国的长沙抢米风潮影响了他的一生。

  毛泽东说:“这时,湖南发生了一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就在我读书的那所小学堂外面,我们学生看到许多从长沙回来的豆商。我们问他们为什么全离开那里。他们说城里发生大暴动。”

  “那年发生了相当严重的饥荒,长沙城里成千上万人没有粮食吃。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巡抚衙门请求救济,但巡抚却蛮横傲地答复说:‘你们为什么没粮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巡抚的话一传开,人们非常愤怒。他们召开群众大会,并组织了示威。他们攻击满清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象征的旗杆,将抚台赶走。之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众人说,官府将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庄的应允显然是有诚意的,但皇帝却不喜欢他,传谕说他密通‘暴民',将其革职。新巡抚一到任,即刻下令,缉拿‘暴乱’的领头者,许多人被杀了头,挂在柱子上,以警告后来的‘造反者’。”

  “这件事在我的学校里议论了好些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者’,但他们只是从旁观者的观点出发,而不明白这也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有关,他们感兴趣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件很有刺激性的事情。我永远忘不了这件事,我感到那些造反的人都是像我自己家里人一样的普通老百姓,我对他们所受到的非正义的对待深抱不平。”

  此后不久,韶山也发生了秘密会社哥老会会员和本地一个地主之间的冲突……

  “第二年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这一带也发生了粮荒。穷人要求富户帮助,他们开始了一场‘吃大户’运动……”

  “当时另一件对我有影响的事是本地小学来了一位‘激进’的教师……”

  “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在我这个已有造反意识的年轻的头脑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也开始了相当程度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我读了一本讲中国被瓜分的小册子之后……我感到十分抑郁,忧虑我的祖国的前途,开始意识到参与救国,人人有责……”

  --摘自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

  专家述评

  辛亥革命以城市为中心

  海外专家:周锡瑞(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周锡瑞先生在1976年即着有《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一书,在史学界影响极深。在书中,他辟有专门章节写到1910年4月的长沙抢米风潮,在这一章节中他提到,清末在抢米风潮中群众焚毁公用设施,包含有反对新政的意味。他认为抢米风潮等重大历史事件与辛亥革命有着更直接的关系,下面所引为周锡瑞先生为此书新版所作的前言的说法:

  中国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孙中山领导的职业革命活动家们的身上,并认为他们在国外的宣传和组织活动以及在中国的零星起义是最终导致1911年武昌起义的原因。但我认为革命的起源必须在中国内部追寻。

  在中国内部,(清朝末年在崩溃前实施的)新政虽为精英创作了政治动员的机会,但也加重了那些每况愈下的贫苦阶层的负担。新政时期创建的学校、议会和警察大多使精英阶层受益,而支持新政的财政费用主要来自盐税,再加上由铜元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便在穷人、特别是城市贫民身上强加了无法忍受的负担,由此而带来社会上对于新政的普遍不满,包括1910年的长沙抢米风潮。但我认为这种下层社会的不满和动荡所带来的威胁,正是使得文、武精英团结并参加辛亥革命新政权的重要因素之一。精英参政保证清王朝倒台之后社会秩序的平稳。我认为辛亥革命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以城市为中心。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