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山东分会的早期斗争(4)
辛亥革命网 2010-08-26 00:00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情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山东同盟会成立后几年间,经革命党人大力宣传和积极联络,革命组织得到发展,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为后来的独立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储备
清廷解除出关禁令后,徐镜心奉同盟会总部命到关外开展反清斗争,在大连创建了同盟会辽东支部。后来他到奉天(今沈阳)担任《盛京时报》主笔,大力宣传革命。他又辗转东北各地,结交反清志士,壮大革命力量。
震旦公学被查封后,刘冠三只身推独轮小车周游各地,1909年春他由诸城出发,由曹州入河南,经山西至察哈尔、河北,足迹达五省百余县,三年间行程万余里。他立誓“一肩行李,一程风一程雪,前行不怕虎狼恶,取还真经普救众生活”(《齐鲁公报》,1911年12月7日),“所至贤者争与纳交”(《山东文献》第1卷,第4期,第36页),刘冠三以其传奇业绩表现了革命党人忘我的斗争精神。
陈干在震旦公学被查禁后,赴东北投入反清斗争,他在长春等地发展同盟会,组织长春山东同乡会,并在其中设立山东路矿研究所。他还发动成立了新民山东同乡会,该会很快成为关外最具实力的革命团体,以后成为辛亥革命中滦州起义的先导力量。
山东同盟会积极领导群众进行保卫民族利权的斗争,维护山东的矿山和铁路权益,是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斗争的缩影。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一侵入山东,便对这里丰富的矿产产生了兴趣,外国冒险家们“共同催促清政府早日撤除矿禁”,表示“有权逼迫中国向世界贡献出其矿产资源”(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218页)。1868年,英、美侵略者便窜到胶东地区,后开设了威海范喊金矿,开了列强染指山东矿业资源的先河。随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接踵而至,德国后来居上,在竞争中获得了独占地位。
1898年3月6日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取在山东筑造胶济铁路、在铁路沿线30里内开矿的特权。从此,山东路矿主权被德国侵吞得到了约章的确认。“自胶济铁路成立以后,东路华矿澌灭殆尽”(《矿务档》第647号,第1199页),“胶济之铁路成,而东省之利权且尽”(《黄县志稿·艺文志》)。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上海等地掀起因抗议迫害华工而抵制美货的运动,影响了各地。在山东,维护民族路矿主权的爱国运动唤起了各爱国阶层,同盟会成为运动的骨干力量。山东留日学生同其他三省留日学生联合连续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夺我路权断我生计的阴谋,提出筹款自筑的要求。
1908年7月,同盟会会员陈干、于洪起等发起成立以学界为主体的山东矿产保存会,“以设法挽回,断不丝毫退让为宗旨,以原集资本收回自办为手续”(同上书),广泛联络各界人士开展斗争。他们开会演说,散发传单,昼则奔走,夜则筹划,同盟会会员王治芗还专门到上海等城市进行过宣传,保矿会成为同盟会对外公开活动的化身。
山东留日学生闻知德国猖狂掠夺山东路矿权益,“异常愤激,共谋抵制”,视此为“全省命运所关”,致书内地各界及旅京乡官,加强联络。他们专门召开过全体学生大会,提出行动策略,配合国内的斗争。
青岛震旦公学与济南的学界加强联系,使德国人和清廷极为不安。清廷为迎合帝国主义,以“凡学堂教习学生集会结社均干例禁”为由,勾结德国当局迫害震旦公学师生,严令陈干等离开青岛,封闭了这所革命学校。
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反清斗争与反对帝国主义侵夺路矿权益的斗争联系起来。为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拯救因青岛开埠后衰落的烟台经济,烟台人民就民间筹办铁路问题,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场斗争的领导核心中就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栖霞籍同盟会会员谢鸿焘是最早的发起人之一。自1904年至1909年,地方人士成立福潍公司、烟潍招股公司、保存路矿会等,积极进行活动,“以保主权拒外力为标志”,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因德国人的阻挠破坏等原因,这一强国富民的工程几度筹划又几度息议,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群众的艰苦努力均告失败。
清末山东资产阶级发动领导的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较明显地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了联系,成为推进山东革命形势发展、促使清王朝崩溃的重要因素。
总之,山东同盟会成立后几年间,经革命党人大力宣传和积极联络,革命组织得到发展,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为后来的独立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储备了斗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