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中国同盟会成立记(5)
辛亥革命网 2013-09-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孟庆余 查看:
是的,“兄弟在西方则见新物,至东方则见旧物”。殊不知,“我们将来效法西人的文明,而用之;亦不难转弱为强,易旧为新。”“如果我们中国能渐渐发明,则一切旧事物又何难转化为新事物?如英国伦敦先无电车,而用马车;百年后,方用自行车,而乃不用电车。日本去年尚无电车,至今年方盛。中国不过误于从前的不变,假如根据现在一切思想议论,其进步又何可思议。”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为幼稚时代,殊不知不然,中国盖实当为老迈时代。中国从前之不变,因人不知改革之幸福,以为我中国的文物极盛,如斯已知,他何所求?”
“于今,因游学志士见各国种种文明,渐觉自己的陈旧了,故改革的风潮日烈,思想日高,文明进步日速。”
“如此看来,将来,我国的国力能凌驾全球,也是不可预料的……”
孙先生的讲演,引经据典,材料鲜活,还时不时地加入自己在欧美的见闻,博得全场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原本只能容纳600人的礼堂,足足挤了1300多人。﹙一说2000人﹚“有女学生10余人,结队而来,至则门闭,警察守焉。女学生大愤,恨恨而返。然室内则已无隙地,阶上下,厅内外,皆满……立在后头者,为前者所蔽,蹊足以望,拥挤更甚,然皆肃静无哗。东京自有留学生以来,开会之人数,未有如是日之多,而且整齐者也。”
8月13日的大会,实际上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欢迎大会”,是孙中山和其革命党人东京的首次公开露面,是确立他在同盟会中的领袖地位的关键步骤,显示并验证了孙中山及其学说的号召力,也是中国同盟会成立的一亇重要环节。
﹙四﹚中国同盟会成立
演讲大会一周后,八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举行成立大会。会址在东京赤坂区灵南日人阪本金弥宅,与清使馆仅一墙之隔。不少与会者,由于初来乍到,不辩是非,误入清使馆者,大有人在,一时传为笑柄。
是日,阴雨绵绵。留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全国各地,除甘肃省外,其余各省均有代表出席。
下午二时,会议正式开始。两项议程:
(一)通过会章。
(二)选举各部门领导人。
黄兴首先代表会章起草小组宣读会章草案,征求意见;不时加以增添、修改。
在讨论中国同盟会领导人时,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大会一致通过。
通过选举,同盟会东京本部职员如下:
总理:孙文。
庶务部:黄兴。
书记部:书记部首定马君武,马因故未就职。黄兴调田桐于评议部就之。
内务部:朱炳麟、匡一。
外务部:程家柽、廖仲恺。
会计部:何天炯。
经理部:谷思慎、程克。
评议部:议长:汪兆铭。议员:田桐、董修武、熊克武、于德坤、王琦、吴鼎昌、张树楠、冯自由、梁慕光、胡衍鸿、吴昆、但懋辛、周来苏、胡瑛、朱执信、范治焕、吴玉章、康保忠。书记:朱执信。
司法部:总长:邓家彦。判事:张继、何天翰。检事:宋教仁。
最后,由黄兴提议,《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同人过半已加入本会,今该社同仁愿将此杂志提入本会作为机关报,这项建议,获得与会者一致鼓掌通过。
下午,在一片欢呼声中“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