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中国同盟会成立记(4)
辛亥革命网 2013-09-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孟庆余 查看:
刚入会的留学生们热情奔放,振臂高呼者,有之;摩拳擦掌者,有之;激情振奋,欢呼雀跃者,有之。忽闻轰隆一声巨响,杯盘狼藉,人仰马翻,原来是屋里的地板年久失修,经不住人多的震动,轰然倒塌。
孙先生诙谐地说:“这是清政府垮台的好症兆!”
在场的人听了,又是一阵欢呼、鼓掌。
﹙三﹚再接再厉
会后,程家柽、田桐、彭启莱都认为筹备会议很成功,可惜地方太小,容不下更多的人。要壮大队伍,就要扩大影响,就必须在大范围里,邀请孙中山讲演,吸引更多的人参加。黄兴连连点头称是。宋教仁事多,脱不开身,把此事托付给田桐、彭启莱。田桐、彭启莱在东京著名的风景区—麴町区,骏河台麓租下了富士见楼的大礼堂。据8月9日宋教仁日记: “至程润生寓,谈良久,时田梓琴、张步青与俱。申初,偕田、张二君至富士见楼租房间,未成”。11日,田桐租定富士见楼会场,确定开会时间为13日下午1时至6时,宋教仁嘱田桐写邮片发往各处,自己则去留学生会馆贴上“欢迎孙逸仙先生”的横幅。
这天,孙中山身着白色西装,在众人的拥戴下,神采奕奕地步入会场。会场中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宋教仁简单致词后,孙中山开始了讲演:
感谢大家的厚爱,今天来了这么多人。这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被迫离开祖国,前往欧美学习、考察几年。结果,走出家门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渡太平洋而东,至美国,见美国人、物皆新。论美人不过四百年前,哥仑布开辟以来,被世人渐知。而于今的文明,即欧洲列强亦不能及。”
“中国的文明已有数千年,西人不过数百年,为什么中国人不能由古代文明,变成今代文明?就拿日本来说,“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输出,伍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师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故皆有尚武的精神,以从此拯救四千五百万人于水火中”。“我国人则反抱其素养的实力,赴媚异种。故中国的文明,遂落后于日本。”“又如日本的衣、食、住的文明,乃由中国输入者,而我中国已从满制,”则“又是我中国文明失之日本原因。”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回顾我们曾经的文明历史、灿烂文化,环视如今的事事守旧,处处积弱,任人欺凌,任人宰割。为什么?为什么?
这一切,不能不归咎于满清的统治。二百六十余年来,旗人天天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作威作福。何来自由可言,何来文明可谈!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不惜流血,甚至不少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是,当我们反对满清政府的斗争,风起云涌,前赴后继的时候,最近,不知从那个旮旯冒出一股中国不宜共和,必须君主立宪的妖风来。按他们的说法,中国只能从野蛮—专制—立宪—共和一步一步走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叫居心叵测,欲盖弥彰;其实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保住光绪的皇位,保住满清的江山。
前几年,“我途经檀香山。百年以前,此地不过是一野蛮荒野之地。”有一英国人误入其中,差一点被当地土人吃掉。后来,“通过与外界接触,由野蛮一跃而为共和。”
又如:美国的南方七省,歧视、迫害黑奴;引起北省人的强烈不满,引发了长达五、六年的南北战争。结果,南败北胜,二百多万黑奴获得自由。
“我们清夜自思,难道我们连檀香山的土民,南美的黑奴都不如了吗?”
再者:“我们中国的前途有如修铁路。此时修铁路必然要工具,那么,你是用最初发明的汽车,还是用近日经过改良的最利便之汽车?”这是妇幼皆知的道理,难道还要解释吗?
所以,我们要共和,我们不要君主立宪。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守旧势力,犹如大山压顶,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