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中国同盟会成立记(2)
辛亥革命网 2013-09-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孟庆余 查看:
原来,程家柽的来信让他得知国内以黄兴、刘揆一、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长沙起义失败以后,纷纷亡命日本。时下,在日留学生人数众多,反清情绪日益高涨。孙中山已在比利时,德国、法国首都成立了欧洲同盟会,从欧洲来日,准备在革命志士云集的日本筹建新的革命大团体。
当时,留日学生分别来自国内各省、市,成立反清组织时,往往限于地域性而各自为阵,互不支援,势单力薄,不成气候。
血的教训让不少革命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推翻清政府,必需要打破地域界线,组建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在它的旗帜下,统一号令,统一行动,才有力量。
黄兴看到了这一点,早在1904年底,便与宋教仁联络湖南籍留学生程子楷、程潜、赵恒惕、欧阳振声、曾继梧、陈强、仇亮,云南籍学生杨振鸿、罗佩金、殷承献、郑开文、唐继尧,直隶的姜选登,江苏的章梓、伍崇实,河南的曾昭文等百余人,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从事民族革命。
1905年6月,田桐、宋教仁、程家柽、陈天华、白逾恒等联络湖南、湖北、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留学生, 创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面向全国的留学生。
是年6、7月间,黄兴、宋教仁等人见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意欲设立会党以为革命中坚”。
程家柽提议:“近得孙文自美洲来书,不久将游日本,孙文于革命名以大震,脚迹不能履中国一步,盍缓时间以俟其来,以设会之名奉之孙文。”程家柽是是留学生中的元老,是一位务实的革命者,还是留学生中最早拜访孙中山并有书信往来的少数人之一,凭着他对孙中山的了解和信任,大家都将组建革命大团体的希望寄托于孙中山。
孙中山到达东京后,李书城、邓家彦、何天炯等专程拜访。他们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团体。在孙中山启发和开导下,东京各革命团体都活动起来了。
﹙二﹚运筹同盟
7月28日上午,孙中山在日本老友宫崎寅藏家中谈起中国留学生中有无杰出人物时,宫崎马上就推荐了黄兴。孙中山-听,立马要去见黄兴。宫崎说:“你是他的前辈,叫他来见你好了。”孙中山道:“这样的事那有什么前辈后辈之分,是我打听到他的消息,所以还是应该我前去拜访他”。在宫崎的陪同下,孙中山来到黄兴寓所。黄兴此刻正在和华兴会的同事商讨大事,忽听门人传报有人求见,黄兴问是何人,门人答:“除宫崎先生外,另一位很像是报上见过的孙中山先生。”黄兴心中大喜,喊了一声“请稍候!”立即拉上张继下楼迎接中山先生,并一同来到中国餐馆风乐园聚談,这是孙、黄第一次相见。稍事寒暄,即畅谈建立大同盟之事,两位革命家倾心交谈两小时还不愿中止,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下午,孙先生在宫崎陪同下,来到《20世纪之支那》社,与早已在此等候宋教仁、陈天华、程家柽、田桐等会面,这是田桐第二次见到孙先生。孙先生略问数语,便话峰一转,谈起目前时势和革命进行情况。他说:“目前全国各地都发动反清起义,但彼此间缺乏联络合作,各省单独行动,这样力量单薄,势必被敌人各个击破。就像秦末20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到时必亡不可。要是大家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统一组织,形势完全改变。” 孙的话得到一致赞同,并约定隔天在程家柽家中再谈。28日,是孙先生与黄兴、宋教仁等诸多留学生正式会谈组建统大团体的第-天。
29日,黄兴在其寓所招集华兴会会员开会,商议组建同盟会。黄兴提议组织合作,陈天华则主张华兴会与中山先生的革命组织联合,此是华兴会会员最后一次集会。同日晚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张继、田桐、白逾桓、吴春阳、但焘,会谈于饭田町程家柽寓所。
7月30日下午,由黄兴、宋教仁、程家柽、胡毅生、马君武等分头通知,邀集11省留日学生70余人在东京黑龙会会址集会,共同商讨筹建全国性的统一革命团体事项,这是中国革命者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聚会。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会议主席,并作了精彩的演讲。演讲结束时,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孙先生不失时机地提出:“我建议,全国反清排满的革命志士应迅速联合起来,共同组建一个新团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推翻清政府的目的。”
又是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先生见状就说:“既然大家没意见,我觉得我们这个团体应该有个名称,我们是革命者,就叫它‘中国革命同盟会’,大家看,合适吗?”
“我们的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还是叫‘排满同盟会’合适。”张明夷说。
“革命讲究保密,不宜惹人注目,为减少麻烦,还是去掉革命二字,改叫‘中国同盟会’为好”。这是多数人的意见。
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同意用中国同盟会作为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