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垂死挣扎 走不通的请愿之路(4)

辛亥革命网 2013-07-26 00:00 来源:城市英雄 作者:罗时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0年10月3日,湖北咨议局第二届常年会议在崭新的红楼如期举行,会上议决了关于整顿湖北吏治和发展工商业等一系列议案。会议期间,副议长

  如果从建筑学的眼光来欣赏,占地1869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139平方米的红楼,包括办公(议场及其附属建筑)和生活(议员公所) 两大类,是一座规模相当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它坐北朝南,设计考究,做工精细,以花岗岩砌筑台基,台基上面以“合自”砖厂生产的特 制红砖砌筑面墙,有砖砌列柱承荷檐部,檐下饰飞头,檐上压女儿墙;以假柱、柱斗、垂禾、垂花和束莲为图案的白色浮雕点缀墙面;门 窗线条流畅、精巧;楼上楼下地板均由杉木精心嵌拼,涂饰朱漆,稍经擦拭,即熠熠发亮;屋面以红瓦铺盖,屋顶正中,有教堂式望楼高 耸,气势轩昂。楼房外墙四周共辟门10扇,便于使用和管理;楼房地下有高约1.5米的防潮层,若干方形铁窗通风口,以2.5米的间距擦地 绕楼一周。

  日式建筑在汉口租界屡见不鲜,在武昌则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不过其规模超过了江那边汉口日租界的任何一栋房子。咨议局及周围 在解放前后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改变,最重大的一次是1938年日寇的轰炸,议员公所西头一栋被毁严重;后经修复,但不知何故又拆掉了。 整个阅马场施工现场挖出了明代楚王府的遗物,还挖出一方硕大的“咨议局界碑”,又把它华表式地树立在广场上。

  总而言之,红楼背倚蜿蜒苍翠的蛇山,布局匀称,风格协调,雄伟壮丽,美轮美奂。与前一年建成的汉口水塔(亦为红色)遥相辉映 ,一阔一高,堪称当年武汉的地标建筑和形象工程,令人自豪。谁也没有想到,红楼在湖北咨议局迁入一年之后,竟然“鸠占鹊巢”,转 眼变成了武昌起义后的鄂军政府--中华民国的诞生地,黎大都督与孙中山先生还在此有过历史性会见。“种豆得瓜”,红楼,似乎专为迎 接民主共和的新时代而建造。

    后来,红楼先后成为国民党湖北省总部和中共湖北省委的办公大楼,可谓“三朝元老”了。1927年3月在国民党湖北省总部红楼召开了 第一次全国农民代表大会联席会议,毛泽东到会并被选为临时执行委员会五常委之一。1953年2月18日,解放后第一次到武汉的毛泽东故地 重游,来到红楼二楼,从窗口眺望街景,评价这楼不错。并以创成守难的心情说,大军一过江,我们接收了国民党许多大楼,连南京总统府 也让我们接管了。接收不容易,管理更难哦。他还从这里上了蛇山,也就是他20多年前借《菩萨蛮·黄鹤楼》赋诗抒怀的地方。作为中华 民国的象征,很少有一座楼像武昌红楼这样,既见证了改朝换代的历史风云,又荟萃了叱咤风云的世纪伟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