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首义纪事(连载3)(6)

辛亥革命网 2011-08-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乃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虽败犹荣的庚子首义,有力地证明了清王朝的腐朽和不堪一击,从而引发了此起彼复的革命起义。同时直接催生了“东京学潮”,召唤了国内外

  1899年冬赴日本,晤孙中山。中山命他与邓荫南一起返粤。策应即将发动的三洲田首义,史返粤后,与妹憬然商量,将家产变卖,积极筹备起义。此时清军倾师而东与革命军激战。而自己的发动未能奏,乃谋暗杀两广总督。挖地道通至府衙,因炸药火力不够,未能将德寿炸死。自己被俘,慷慨就义。年仅21岁。

  ●宫崎寅藏(1871-1922)

  1871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岛熊本县一个下级武士家庭。

  寅藏青年时代抱有“大志”,脑子里装满了“自由”、“民权”一类的思想;同时愤慨于帝国主义者的肆意侵略,忧虑东亚的积弱沉沦,毅然以挽救危局为己任。他认为亚洲的未来,关系于中国,中国被欧洲人称为“睡狮”。地广人众,物产丰富。只要一朝醒来,成就将无可限量,而中国和日本提携,对双方都有利。

  1897年,寅藏通过匿居横滨的陈少白,认识了孙中山,见面后谈得非常投机,随后邀请孙中山去九州熊本县的荒尾村小住。孙中山是寅藏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曾多次赞叹“孙君者,可谓东亚之珍宝也”。从此,他满怀豪情壮志,经常为革命奔走于中国、日本、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并与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辛亥革命以前,宫崎滔天为中国革命倾家荡产。

  1900年他第一次参加广东惠州起义失败后,遂对革命感到怀疑,感到幻灭,甚至于放弃了自己曾经热衷的革命事业,回到日本。日后不得不充当流浪说唱艺人‘浪花节’以维持生计并抚养中国革命者的孩子。浪花调,是日本的一种说唱艺术。三弦伴奏,由一个演员以通俗易懂的曲调说唱故事。并写就了自传体名作;《三十三年落花梦》。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他欢欣鼓舞地专程前来祝贺,但却毫无居功自傲之意,更无任何私人的干求。

  宫崎寅藏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援助者,而且是真正自始至终毫无私心,是坚定不移的中国朋友。

  孙中山先生曾在为《三十三年落花梦》作的序中,将寅藏比作唐朝时的虬髯公。

  他做过浪花节说唱艺人。

  1905年,宫崎滔天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他还把自己在东京的住宅提供给《民报》作为发行所。1906年,他创办日文半月刊《革命评论》,向日本人民宣传中国革命。宫崎滔天为同盟会的多次武装起义购买军火,并拒绝日本警察署署长的收买。孙中山闻讯,曾写信向他表示感谢与敬佩。1909年3月,孙中山给宫崎寅藏的信中说道:“接克强兄来信,述足下近况,穷困非常,然而警吏欲贿足下,足下反迎头痛击之。”1912年元旦,宫崎特地赶到南京,参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典礼。民国初年,他仍写文章抨击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宫崎滔天不愧是孙中山和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

  寅藏一生为中国革命奔波,倾其所有,成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挚友,可以说是中国辛亥革命成功的关键人物。他最后因贫穷投身浪花节家当说唱艺人谋生。而至今东京宫崎故居中客厅墙上仍悬挂着孙中山书赠的横匾“推心置腹”以及黄兴的手书,保存着昔日革命狂飚的信息。从中也可感受到宫崎寅藏极富传奇的一生。

  李纪堂,清末革命党员捐助历次起义军饷最巨者,以李纪堂为第一。李名柏,号纪堂,新会人,香港富商李升之第三子也。性任侠,好与秘密会党游。港地富商子弟多不脱纨袴结习,独纪堂活泼好动,事无巨细,恒喜躬亲执役,不假手他人,尤善行猎,枪法至精。某岁香港政府征募义勇军,尝一度应募,受任为队长。弱冠任日本邮船公司港分行华经理。乙未九月(一八九五年)兴中会失败于广州,孙总理、郑士良、陈少白三人拟乘日船赴日本。纪堂闻之,以总理为奇人,亲自登船拜访,备致倾慕之意。逾年,其父逝世,分得遗资百万,更加挥金如土。那时庚子拳乱起,举国鼎沸,以国势危殆,非从事根本改革不足以救国救民于水火。当年二月初五日,偶访开平人谢缵泰畅谈时事。缵泰为兴中会员,与杨衢云友谊最密,因劝纪堂加入兴中会合力救亡。纪堂慨然应允。遂于三月二十三日由杨衢云主盟入党。那时总理正在筹划惠州军事,六月间自日本过港。衢云、少白等引纪堂登舟相见,总理大悦,立拨给二万元,令他充驻港会计主任,并以军火粮晌支援革命军。纪堂曾为该役提供巨款并资助《中国日报》。后来惠州三洲田革命军挫败,事后还由他为牺牲烈士处理善后。孙中山日后漫游欧、美,无后顾忧者,都出于纪堂的帮助。

  此后还为洪全福革命提供巨款。他最终为革命倾家荡产。

  战地寻踪今非昔比。

  三洲田。下沙。马峦山。沙湾。镇隆。永湖。苃子园。平山。黄沙洋。多祝等地,都曾是庚子首义革命军足迹所到之处。

  位于盐田的“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原在庚子首义发祥地梧桐山三洲田,笔迹原为孙中山之子孙科所书。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执政,孙科任广州市长,秉承中山先生之意书此校名。中山先生因1895年的广州起义未打一枪而夭折,故将1900年惠州的三洲田起义定为自已反清的“首义”,应该说是名符其实,恰如其分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