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的民智大开(3)

辛亥革命网 2011-08-04 00: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刘婉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人从笃信四书五经的传统思想,到接受现代公民教育的洗礼,从兴办新学,到废除科举,到新式教科书横空出世,到取消小学生读经……直

  张元济将刚刚从日本归来的高梦旦聘为编译所的国文部部长,负责教科书的编撰。高梦旦在日本考察的时候,认定日本维新成功的根本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于初等教育的基础——这一想法与张元济不谋而合。中国的变革所经历的起伏让他认识到,光是培养知识精英对于一个国家的变革与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无良无贱,无城无乡,无不在教育之列”,才能提高国民的素质,国家才有希望。

  国文教科书由蒋维乔编写,张元济和高梦旦进行修订。这一国文教科书的内容编写完全没有依照学部所颁布的学堂章程,而是根据新学堂的教学需要,制定了更为科学、实用的教学程式。

  除了识字、造句、作文功能以外,这本国文教科书注重启迪孩童的心智和品格的塑造。编者在《编辑缘起》中指出,课文材料极力颂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文化,但也极力矫正一些陋习,如迷信、缠足、吸食鸦片等等,“务使人人皆有普通之道德知识,然后进求古圣贤之要道、世界万国之学术艺能。”书中没有强调尊孔,没有宣扬作为中国旧道德核心的“三纲五常”,摈弃了“二十四孝”“节妇”等封建价值观的内容。

  《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的作者汪家熔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当时高梦旦找到了市面上已经出版的所有新版教科书,一一探究其中所有的缺点,共列出了十八条,又拿去找到朋友们充分评说,从内容到排版,都避免再走弯路。比如排版,因为小学生课本课文很短,原来的教科书,会在一页之内排上六七课内容,在商务版的新教科书中,都是对开页上一页排课文,另一页排图片,图文并茂,非常新颖。

  这本有违帝国意志的国文教科书在1904年2月13日正式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商务印书馆的发行所前挤满了争购的人群,首印的四千部在两三天之内即销售一空。《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翻印了30多次,发行总量达到一亿册。这套教科书,虽然不是最早的,却甫一出世,就成为最权威的,在辛亥前后十余年中,它占了全国国文教科书发行量的60%,以后人们再编写的新课本,也都是沿用它的路数。

  之后,蔡元培、高梦旦、张元济三人又联合编写了《最新修身教科书》。这套旨在品德教育的教科书中,全文不提“忠君”,毫无歌颂皇帝、皇太后的内容,而是开始引入资产阶级的国民意识和民主、平等、博爱等新观念。

  谢洪赉编著的地理学教科书,将晚清描绘为“震旦暗晦”的时代,中国人需“睁眼环顾,始悟四洲”。本书重点考察“国政”,称英国是“首创军民共主之立宪政体”国家,而介绍“北美合众国”时则把国政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

  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的一系列语文、修身、历史、地理等涵盖现代教育各个学科的教科书,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上都独具锋芒。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标志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从输入新理学的时代,迈入了构建常识的时代。

  “仅言兴学,学不能兴也”

  到了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商务印书馆掌门人张元济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

  那一年的二月,张元济戴上发套,掩藏好脑后的辫子,登上了西行的轮船。他取道新加坡、锡兰,经红海和地中海到达荷兰,在欧洲各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游历和考察。随后,他又前往美国和日本,在当年的12月从日本回到了上海。

  环球旅行之前,在出版和教育领域已经获得杰出成就的张元济,一次次被保举到朝廷的外务部、学部等重要部门任职,但重登仕途已非他心所愿。他最终只是接受了学部的召唤,到北京参与教育制度、章程的起草和修改,但表示“无意在京久留”。

  环球旅行归来后,原本只是刻意与朝廷保持距离的张元济,开始对清廷进行抨击,尽管他的言论相对温和。一年的环球旅行让他认识到,“仅言兴学,学不能兴也”,教育、尤其是普及教育是一项国家政策,办学不可能仅仅是有识之士们的独立行为。而清廷空喊了十年“多办蒙养学堂”,在财政拨款上却无所作为,令他只能扼腕兴叹。

  在主持召开中央教育会议期间,张元济前去拜会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匡力,提出“移买枪炮钱办教育”的要求。彼时,清未立宪派已经连续发动三次大请愿,要求清廷召开国会、颁布宪法,被清廷暴力打压。在面见奕匡力之时,张元济批评朝廷自宣布预备立宪以来三年间,“所行新政,皆是有名无实”。

  和当时许多立宪派人士一样,尽管痛心疾首,但仍未与朝廷决裂,期望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改良方式,以较小代价来换取民族复兴。可是,一场革命已是箭在弦上。未几,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张元济也看着自己曾为之服务的满清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