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的辛亥革命(4)

辛亥革命网 2021-12-08 09:07 来源:古蔺同乡会 作者:胡良伟 查看:

光绪三十二年,官立叙永中学堂正式开课,以李维汉为监督,招收叙永、古蔺弟子入学。古蔺籍学生周南、罗锐伯等多人,秘密加入同盟会。他们是古蔺首批革命党人,秘密从事推翻满清政府和封建帝制的革命活动。

  古蔺辛亥革命党人

  周南

  周南(?-1911) 字静安,亦字大方,古蔺县城人。自幼好学勤奋,性格落拓不羁,蔑视封建礼教,善于接受新事物。眼见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无能,常对当政者发表愤激之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新学制兴起,得县绅刘晓帆资助,考入成都警官学校。在成都学习期间,与同乡罗锐白、王仲贤、成相鼎、张瑞周、肖若愚等集议国事,共同加入同盟会。结业返乡途中,触景生情,曾写诗示志:“锦官城外锦官生,书剑随身气不平。鸿雁雪泥行处迹,奔驰骐骥恋遥程。”回乡后受任古蔺警佐,一年后辞职。开“悦来栈”旅店,借以作掩护,从事秘密活动。常奔走于泸州、合江、兴文、贵州赤水等地,旅店即供作“特殊客人”联络站。在旅店大门贴楹联一副:江上几投鞭,看大浪飞来,逼我临流凭断水;楼中三弄笛,想微风吹去,有人对月暗销魂。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起义后,周南及其他革命党人,认为时机成熟,即于11月27日在古蔺县城发动“反正”。事前曾与巡防军管带(“反正”后称汉军营长)李晓清秘密联系,想以李晓清拥有的兵力做举事后盾,使一举成功。古蔺宣告独立后,李晓清独揽军政大权,随即发动“打马”事件后,古蔺城同盟会人员迅速转移隐蔽,唯周南被捕。次日凌晨,绑缚刑场斩首,遗体被收殓于火星山麓(后移葬大石坝石柱岭辛亥革命烈士墓)。1912年农历九月初七日,古蔺各界人士集会隆重追悼。

  罗锐伯

  罗伯锐(?-1930),名大道,又名坚,古蔺城东郊人。躯干魁梧,声音洪亮,刚正不阿,办事果断,时人视之有“虎”气,畏而敬之。1908年考入成都绅班法政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与周南、王野若等人策动古蔺“反正”。1911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初七)召开民众大会,登台宣读古蔺独立文告,成立古蔺“大汉军政府”。未久,都督李晓清勾结地方保守势力制造“打马”、“杀周”事件,罗锐伯与古蔺其他同盟会成员外逃,集于重庆,多方设法挽救局势,终将李晓清赶下台。

  1916年,参与“讨袁”义军队伍,随吕超所部经永川、荣昌、隆昌攻取泸州,被委任代理荣昌县知事。继因重庆告急,回师救援,随军撤走。

  1919年9月1日,正式委任荣昌县知事。赴任后,推行新政,廉明吏治。县内曾有人借信奉基督教为名,在外籍牧师庇护下妖言惑众,攻讦新政权,奴颜媚外,有损民族尊严,罗锐伯一一绳之以法。有富顺匪首关吉三、李金侠率喽啰百余人洗劫荣昌县城,烧杀奸淫,罪恶多端。后二匪首潜回原籍“招安”,逍遥法外,民愤久不平,联名补讼。罗锐伯为俯顺舆情,行文将二匪提回。有二三劣绅说情,二匪愿以1000两白银赎罪,罗锐伯依然拒绝,将二匪依法处决。罗锐伯初到任时,有士绅余天喜自恃为地方“三老”之流,屡予非难,罗锐伯海量包含。渐久,余天喜为罗锐伯言行所感,负疚于衷,无由表白。适逢罗锐伯父亲病故,回家治丧。余天喜送挽联一副:“我素与长官不平,缅怀琴鹤风情,今日方知廉吏好;公今为亡父而去,怅望云天路渺,何时重见使君还”。及任期届满,解职归家,两袖清风,民众夹道欢送。

  1928年,受任永宁联中校长。原校风不振,富绅子弟轻浮浪荡,影响学校声誉。罗锐伯整饬校风,健全校规,严明纪律,改聘才智卓越者充任教师;校长、教员轮流监督,巡回辅导;挂牌斥退惹是生非、屡教不改学生。于是学风好转,一改旧貌。永宁联中有学产千余石,多是盛水好田。驻防黔军旅长岑炯昌,以武力威胁交涉,想把所夺得匪产劣质田等量换取学校田产。允之则大片膏腴之地落入军阀之手,有负地方父老;不允,势必招致灾祸。罗锐伯一面周旋,一面步行到到贵州赤水谒见岑炯昌上司侯之担,力陈强换田产事。得到侯之担首肯,带回手令,换田产之事得以作罢。1930年暑假,病逝家中。

  张瑞周

  张瑞周(1884-1942),名瑛,号岐凤,古蔺县城南郊西瓜坡人。就读于成都政法学堂,与同乡王野若、周南、罗锐伯等人志同道合,加入同盟会。

  1910年,同王野若筹办古蔺第一所女校“开智女子小学校”。时封建色彩浓厚,女生初入学堂尚不为人所接受。经多方游说,女校始得27名学生开课。

  1911年11月,与古蔺同盟会成员响应武昌起义,策动古蔺“反正”,宣告独立,成立大汉军政府。因都督李晓清发动“打马”、“杀周”事件,与其他盟友外逃,幸免于难。对周南烈士遗孀及子女,多加周济。

  1912年至1913年间,出任古蔺县典狱员,主张对囚犯实行人道主义。见囚犯长期服刑,耗用囚粮,不事生产,则掏钱购置原料工具,让犯人打草鞋,统由典狱暑购销,余利拨作改善典狱设施费用。

  1916年,在古蔺西瓜坡开办第一家酱园厂,继后开办土陶瓷厂。

  1937年至1938年,出任古蔺防空支会会长,国民党清党委员会负责人。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每日必阅报纸。看到日军长驱直入,武汉失守,则震惊失色,悲泪纵横。生活简朴,差旅多步行。长于颜体书法,常为他人书写碑文匾额。晚年赋闲在家,以研练书法为乐。

  王野若

  王野若(1884-1951),名仲贤,字子由,古蔺县城人。曾一度科考秀才不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转学叙永中学堂,结识教师杨沧白,加入同盟会。1907年,转学成都绅班政法学堂。毕业后,辞官府幕僚不做。1910年,回古蔺一面鼓吹革命,一面与张瑞周、罗锐伯创办开智女子小学校。

  1911年11月27日,与古蔺同盟会人策动“反正”,宣布古蔺独立。奉“功成身退”信条,未能参与执政。李晓清叛变,发生“打马”、“杀周”事件,出走重庆,投同盟会领导人杨沧白,任同盟会支部任财务干事。

  1913年,被举为四川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去成都。同年底,袁世凯窃国,省议会解散,回古蔺居家近三年,致力于办学。先后开办古蔺第一、第二、第三国民学校。1916年秋,四川省议会恢复,复出任第二届省议会议员。1919年,选举第七区(泸州)复选监督,辞去省议员。

  1920年至1927年,入政法界工作。历任成都地方审判厅推事,泸州地方审判庭听障及厅长、高等一分庭首席推事,内江县司法官,贵州黄平县司法官等职。

  1930年,任古蔺第一区团总。1936年任古蔺县司法官时,约法三条:一是清监除杀人犯及惯匪惯盗外,其余一律取保释放;二是除弊,力戒员司办案舞弊,违者重治;三是避嫌,尽力回避主办至亲好友案件。

  1938年春夏之交,古蔺发生旱灾。受托以古蔺县代表身份赴省政府汇报灾情。随同省派视察员临各地勘灾,恳切陈词,签署上报,获省拨救济款1.8万元。同年秋,调任古蔺县经收处主任。1939年,调任古蔺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年近花甲时退职居家,意志消沉。虽已退职归家,当局仍给其挂名虚职:古蔺县水利委员会主任委员,古蔺县救济委员会委员,县党部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日战争后期,眼见大后方官场纸醉金迷,麻木不仁,连续两年于自家大门贴春联“国家正多事,男儿当自强”以抒发心中积愤。

  1951年,“清反运动”开始,因“历史问题”被收审,后病死家中。

  肖若愚

  肖若愚(1887-1970),名诚,号大智,古蔺城郊人。幼时读书,意图进取功名,科举废除,未尝夙愿。1908年,与罗锐伯、黄茂钊等人到成都补习数学和日语,考入成都师范学堂体育科,1909年加入同盟会。两年后毕业回家,任古蔺高等小学执教兼学懂(学校负责人)。

  1911年春,利用“哥老会”,发动群众组织保路同志会,掀起革命热潮。同年1月27日,在古蔺宣布“反正”独立,成立大汉军政府。都督李晓清叛变后,出走避难。事态平息后,回古蔺执教。

  1926年1月,与成相鼎、肖星海、黄琼伯、刘汉清等人赴叙永,参加护国军第一军北进讨袁。先担任侦察员,继任后勤。袁世凯倒台后,蔡锷任四川督军,蔡锷赴任途中,任蔡锷前卫队长。由中尉晋升上尉,任稽查处机要专员,继任靖国军参谋及四川省政务厅机要委员等职。不久,蔡锷去日本就医,各地军伐混乱。因不安现状,辞职回乡,在古蔺高小任教。

  1930年,人教育督学。1936年代表出席四川省教育会议。1940年调省训团受训。1941年,“民意”选举乡镇长。受国民政府委派任。中城、杨柳等五个乡选举监察委员。因检举候选人秽行劣迹被诬遭撤职,愤然回家。自题一联于门上:“回首乡关深闭门,愿将心血洗乾坤”以泄愤。此后,心理失衡,陷入宿命论泥潭,搞迷信活动。后经革命浪潮冲掉头脑污秽。

  1948年秋,经肖世礼、陈昭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以古蔺县教育科副科长身份,参加征粮工作队。1950年4月,到“革大”学习,结业后人古蔺县文教科科长。

  1952年,因“历史复杂”被劝退出党,调复陶、麻城、彰德等小学任教。1964年退休,其时已年逾古稀,参加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任义务通讯员。1984年,中共古蔺县委组织部恢复其党籍。撰有《古蔺辛亥革命反正回忆录》。

  [1]巡防军是按湘军编制募集组成的地方部队,以营为基本战斗单位。营设营官,营长称管带。每营辖亲兵、前、后、左、右5哨,亲兵哨由营官自带,其他4哨各置哨官、哨弁(哨副)各1人;哨下分棚,10棚为1哨,10人为1棚,棚置什长。军官士兵合计,每营共505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