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辛亥“三·二九”之役的亲身经历(3)

辛亥革命网 2012-05-18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罗锦泉 黄国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一役,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占着相当光辉重要的一页。我本人曾亲身参加是役并目睹当时大部分的战斗情况及黄兴如何脱险

  当黄兴率队攻打督署时,另一路由陈敬岳、温德政、王和顺等人率领的选锋,因攻打督署失败,亦同时由后祥街撤退,经西土地巷、三多里、天平横街,沿路清兵追来,他们且战且退,其后转入十八九洞,便脱离战场分散向城外撤走。此时徐维扬带领从花县到达的第二批约百余人才到达观音山外,遇着撤退的人始知道失败的消息,于是仍然照原路返回花县,没有参加是次起义。这一役从三月二十八日下午五时许开始,直至是日深夜二时左右战斗才结束,是役清兵及巡警等死伤一百余人,选锋阵亡人数五十多人,计在督署门前及后楼房附近牺牲的有三人,状元桥脚二人,丹桂里口三人,天香街附近五至六人,在源盛酒米铺内殉难的三十多人(合计五十多人,均系事后调查)。清兵在三月二十九日在城内到处搜捕党人,加以杀戮,连同上述在起义时牺牲的,埋葬在黄花岗者计七十二人,这就是七十二烈士的由来。总计参加是役的选锋,以徐维扬带领出省的第一批农民占居多数,因此是役牺牲人数亦以花县人为最多,事后调查,计花县下列各乡牺牲人数有:三华店姓徐的二十五人,毕村姓毕的十五人,莲塘姓许的六人,白蟮塘姓黄的一人,青潭姓许的二人,钱尾乡姓杜的和姓曾的五人,合计五十四人。

  我参加是役的经过和黄兴脱险的真实情况

  我在是役前曾担任运送军械及侦察路线等工作,当是役开始行动时,我担任带路及侦察敌情工作。辛亥三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时许,我由小东营出发,由司后街到新丰街,再行到督署隔邻聚丰园门口附近窥伺。不久便闻附近烧鞭炮声,战斗便开始,炸弹声枪声混成一片。我立即跑到社仁坊口窥察,目睹当时战斗情况。直至黄兴等人开始撤退时,我即刻转入华宁里三板桥,由黄泥巷出惠爱路,再从旧仓巷出司后街,当时看见正南街口发生激战。其后我见各人由司后街陆续退却,我亦一同撤退,在二排楼石公馆门口潜伏。是时黄兴等人在天香街口附近被清兵及巡警等包围,直至源盛酒米铺被火焚攻,我才由石公馆走过状元桥再折入青云里口附近守望。不久我看见黄兴从湛家园走入青云里(青云里系两头可通,一头通湛家园,一头可出状元桥),当他走到离我约距数丈远,我立即向他摆手示意,叫他不要过来,因状元桥附近尚有清兵来往警戒之故。是时虽系深夜,但因有街灯(系火油灯)故虽隔数丈,仍可看见。当黄兴见我向他摆手示意后,便立即退回,行过青云里九号门前,刚巧该屋的门没有关闭,屋内一男人见门外有人便立即出来将黄兴推入屋内,并即将门关闭。我看见黄兴躲入该屋后便离开青云里走到丹桂里内一家泥水铺门前蹲下。该铺主人蒙崔(姓崔,蒙崔是混名)是时仍未睡,他开门问我在此干什么?我说是过路的,他叫我入屋内躲避。我在他铺内住一夜,到翌晨拂晓时,我便离开该铺走入太华坊出德宣街过二牌楼返抵东岳庙后边的竹峰寺居住。因该寺主持僧注民(俗家姓刘)是我的契爷关系(他曾是大佛寺的方丈,又做过海幢寺的当家僧,我在香港高升戏院工作时识他,并认我为他的契仔),我在该寺住了两天,是时广州城内各处已恢复平静。我第三天就到青云里九号访查,那个收留黄兴的人叫做余荫罗,系高要人,夫妻两口以挑山水为业。他说当晚他把黄兴收藏在一木箱内,到第二天清早四时许,用一件烂蓑衣将黄兴化装成挑山水模样的人,由他夫妻二人一同带他出城,由黄华塘过唐务岗转入寺贝底,遇着石锦泉,由石带他逃去云云。至于黄兴如何酬谢余荫罗,当时没有谈及。我自从参加是役之后,怕清政府要缉拿我,在竹峰寺居了一星期后,由契爷给我一百元,我便秘密乘船返香港。以后因工作及种种关系,就没有再见过黄兴的面,至于黄兴参加是役时所用的手枪(俗称十二太保),究竟他收藏在何处,当时亦因疏忽,没有设法追查到,在此仅附带一谈而已。

  略谈是役的得失

  这次黄兴仅以过百之众便将广州清廷的统治机构几乎摧毁,清军倾巢而出,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事虽失败,但对全国革命党人鼓舞和影响很大,这是肯定的。至于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黄兴等人对于当时敌我双方情况估计不足,他在三月二十七日开会时所估计己方的人数和军械和二十八日行动时的实际数字相差甚远,就足以证明。起义时明知力量薄弱,但又不欲罢手,仓猝一战以搏侥幸,此失败之咎也。至于徐维扬返花县带领的第二批人没有依时到达,亦是一次要原因,至于其他得失方面,早已有史书论及,故不述了。

  关于《广东辛亥革命史料》一书内与此役有关的资料的商榷,姚雨平先生撰的见书内第七十页一段内,不符事实之处略计有:①是役日期为三月二十八日而不是二十九日。②当时行动信号是烧鞭炮,并不是吹螺角。③当时黄兴等人虽然将两广督署攻破一扇大门,但并未能冲入,而且二堂内有几排清兵由内冲出,故所谓“不见一人”等等,均非事实。④关于黄兴出大南门一段,绝无其事。⑤又谓黄兴避入一间书店等等,均属子虚。其次,在书内第七十七至七十八页,刘乃勋先生撰的关于是役的情况,不符史实之处有:①日期误为三月二十九日。②黄兴当时起义时选锋人数仅为一百二十人左右,并没有近二百人之多。③又谓黄兴攻破大门一拥而入,内无一兵应战云云,与实情刚刚相反。④又谓李准所派清兵将机关枪架设东西两辕门云云,查当时清兵只有单响步枪,两广督署方面除步枪外,另有两支抬枪(枪管约丈多长)而已。又朱秩如先生撰的一段说朱执信于三月二十九日与黄兴等乘四轿率同志攻督署云云,查攻打督署系冲锋陷阵之举,岂有乘轿之理,不但违背事实,亦不合常理。以上各点仅就个人所见提出商榷,如有不符之处,希予指正为幸。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