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实业救国与陈济棠为钨砂抗蒋联红(2)

辛亥革命网 2013-12-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胜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琯坑钨矿是1918年2月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秉持实业救国理念而创办的一家股份制企业,亦是中国第一家地方国营股份制有色

  1918年2月,何子渊主持简单的开工仪式后,打下了第一口矿井,中国第一家大型地方国营股份制有色金属企业——琯坑钨矿正式投产。从此,凡该矿开采的钨精矿都归广东省政府统一调配、销售。矿产盈余开始源源不断输进国民政府的财政系统。虽然历经孙中山、陈炯明、陈济棠、胡汉民等多次粤系党政高层的变动,但每届政府均依靠钨砂经营的固定收入及其他进项,维系了政局的稳定,并借以推动北伐、东征及各项政改方案的落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迹。

位于兴梅公路旁的琯坑钨矿矿井遗址

  至此,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德高望重的渊公便成为粤系党政军要人依重的国之干城。后来,更演绎出靠钨砂起家,翅膀长硬之后的陈济棠“为钨砂抗蒋联红”给中共让出一条生路,中央红军绝处逢生的史坛佳话。

  直至民国27年(1939年)抗战期间,年逾75岁高龄的何子渊仍在省府要员陪同下坐着轿子到琯坑巡视矿区,鼓舞士气。同年,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时任第四战区上将司令长官张发奎亲为渊公赠匾——五代同堂。

  附:陈济棠为钨砂抗蒋联红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前夕,与陈济棠互派代表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为长征“借道”广东并突破国民党军的前三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与陈济棠的正式接触始于1934年夏天。至10月,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并由此决定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路线。这次秘密谈判效率之高、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上并不多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共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魏炜、邱小云指出,这次谈判之所以能迅速完成,背后固然有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但经济方面——尤其是赣粤贸易合作是极重要的推手。自1932年起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到签订停战协定,粤军与中央红军之间形成了“明打暗和”的局面。就此,记者采访了魏炜教授。(文:卜松竹 图:gettyimages)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