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著《革命之首领》(下)(3)
辛亥革命网 2013-09-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田桐著 张金超辑注 查看:
试言模仿性。默示与模仿,为社会学及群众心理上之一大要谛也。传布主义者,本乎前四项之原则,利用众人之模仿性而传染之。有其始也,为无意识的模仿,经瞬息之时间,思想变化、感情变化、意识变化,再经瞬息之时间,即与传布革命主义者同一感情、同一意识。是则利用模仿性之必要,为操纵社会重大条件也。譬之近世药商,竭力鼓吹其药之效能,派其党羽,巧弄名义,得四方名人之有效证明书及感谢状,而购之者斯众。又如制造装饰品之商贾,恒以新制之物,未经发卖,而先贡献于声誉最高之名优、名妓,而其物因以风行。又有社会之煽动家,当演说之际,置多数心腹于期间,相其声音节奏,鼓掌喝彩,高唱赞成,以最少数人之狂热,得流行满座,此皆模仿性使然也。
注释:
①脫克威:又译托克维尔,原名Charles Alexis de Tocquevil,1805-1859年,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出身贵族世家。1838年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曾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脱氏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淡出。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②特洛:又译泰纳,原名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年,法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在巴黎上中学和大学。很早对哲学和文学批评产生兴趣。1853年开始致力于学术研究。代表作有:《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论智慧》、《当代法国的起源》、《历史和批评文集》、《历史和批评新集》等。
③贾可宾派:即雅各宾派。
第九节 运用党徒之方法及特征
(此节合局部首领总揽首领言之)
革命首领之资格不同、种类不同、程度亦自不同。其运用党徒之法,当亦自不尽同,然其必同之点则有二:一、作气;二、同气。
作气者何?为革命首领者,以其自信之主张,感化民众,使其奋发,至其自信之处,不必问其合理与否,惟问其有强烈热情副之与否。质而言之,非理也,气也。中国之论文者,常曰:“气盛言宜”,又曰:“气充辞沛”。移之革命,谁日不然?《尉缭子·战意篇》有曰:“夫将之听战民也,民之所以战气也。气实则战,气夺则走”,此最古之战略也。移之于最新之革命心理,亦无不当。革命之道,不能借民众之力,只能借民众之气,以一己之狂热,率民众之气,即所以用民众之力也。国际战争有气之作用,兼有力之作用,革命战争有气之作用,无力之作用,纵有之亦微矣!
同气者何?即作气之中,求其贯彻同一而已。《三略》有曰:“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录有功,通众志,故与众同好无不成,与众同恶无不倾。”传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首领对于党徒,有同气之观念,则无命令之不当,党徒对于首领,有同气之观念,则无命令之不从。命令有效,即赴汤蹈火,无不可为,况杀敌致果乎?且主从上下,既能同气,则其首领无论出以何种专断态度,而党徒亦乐受其指挥,宰制力大则成功自速。洵如此,故凡为革命首领者,必现三特征:第一、首领之自身,必有巩固之自信力(包意志信仰说);第二、以自己之狂热,唤起他人之信念;第三,以宰制态度统率党徒。
以上三者,已借他节发明,不容重述。惟学者之中,有主张第四之条,即运用迷信幻术,起他人一种预言的倾向者是也。历史所载革命运动之首领,此种人物居多,我国尤夥,凡城狐、社鼠、篝火、鱼书、云气、章谣之类,代代皆然。至于现今世界人文发达,思想交通,此种方略,在在难行。而亦可以间用之于山林之民,及有怪诞心理之团体,惟用此种手段之人物,多半阳为狂热之态,以煽动民众而其效力则无不同,盖社会骚扰时代,一般心理之特征为疯狂的、错乱的故耳。故此术不能谓之无效,然不得认为强有力之特征,与以上三者并行。
第十节 结 论
世界国情不同、宗教不同、国民历史及道德根限不同,往往有适用于专制国者,不可以移之于立宪国,更不可以移之于共和国;有可以适用之于耶苏国,不可移之于回回教国,更不可以移之于佛教国,万不可以移之于半佛教半儒教之国;有可以适用于拘束的历史之国民及保守的道德之国民,不可以移之于发展的历史之国民及进步的道德之国民。以上各节所论,乃统合一般而言,未分国情若何、宗教若何、国民之历史及道德之根源若何。倘有适合于最切近心理之方略,则俟异日之研究,并望于有革命首领资格者。
[文末] 附有“立志”诗一首,曰:花冠争戴伟人头,铁石精神博自由。云翼他年敷我背,昂头天外小全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