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黄申芗的革命生涯(11)

辛亥革命网 2011-05-0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申芗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无论是二次革命,还是护国、护法,他都不避艰险,无役不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执著的追求,

  【注释】

  [1]引自《黄申芗革命事略》(《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

  [2]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黄申芗是知识分子出身,诗文写作都相当好,且富有组织号召的能力,所以投军不久,即被选为陆军特别小学堂的学兵。”

  [3]江炳灵在1954年12月8日辛亥首义人士座谈会上说:“学兵中有个大冶人黄申芗,军籍是三十二标,能说会写……他在学兵中串联了许多人,我也被串联在内。”又云:“他以联络帮会形式进行,先换贴拜把,逐渐灌输革命思想,直到填愿书入会为止。”(《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

  [4]《万耀煌先生访问纪录》卷上(台湾编纂):“我刚入伍时更名万奇,因身穿学生制服,以学生而愿当兵特别引人注意。于是军中朋友日渐增多,彼此交换知识,进而披肝沥胆谈革命,咸认为有组织团体之必要。遂于我入伍后一月余,由大冶黄申芗(原名绍香)、安陆郭抚宸、黄冈邹润猷(午桥)、汉阳萧骥(德称)、房县丁仁杰(景梁)、湖南宁乡章裕昆(德藩)、湖南慈利唐牺支(以祀)、京山曹振武(士杰)、湖南湘乡杨王鹏(子鬯)和我,共同发起组织群治学社,推举黄申芗为社长……以后湖北革命团体如振武学社、文学社皆由群治学社演变扩张,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原动力。”

  [5]见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

  [6]见高观筹《湖北起义首领孙武传》。另见《钟雨亭事略》(《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凡旧所收会党,编为数镇,各镇统以副都督。若副都督之刘英、黄申芗、彭汉遗等,均集堃(即钟雨亭)处,互谋大计。”

  [7]李西屏《武昌首义纪事》(《辛亥首义回忆录》第四辑):“未几,风声渐露,所藏爆弹发觉,其长官以电话召申芗归营,欲使其不意拘禁之也。申芗固机警,逆知事败,亦欲使其不疑逃之,佯应曰:‘诺!’遂乘间走上海。”《梁维亚事略》(《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事为瑞瀓侦知,将捕黄申芗置诸法,维亚请黄速渡江往沪,亲至其家,为之携行李,出户不及数武(按: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而第三十二标之兵士,已环围黄君宅矣。先是维亚拟取黄君行李,众有难色。维亚曰:‘黄君远行无资,吾等又贫甚,爱莫能助,且黄君弃家而走,非计也,维亚愿牺牲一身,以救黄君。黄君今之英雄,将来必为中国造福。’众咸壮之。”

  [8]张难先《振武学社之始末》(《湖北革命知之录》):“群治学社虽覆败,然因黄申芗、李抱良等部勒有方,毫无显著迹象,与官厅以兴大狱之机会,故实力完全保存。”

  [9]据陈孝芬云:“孙武于八月十九(10月10日)以后,与宪政派渐渐接近,旧日患难朋友反见疏远。黄申芗为人豪爽,见孙如此,极感不快,不久遂有倒孙之事。”(《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另据粱维亚云:驱逐孙武一事,动机都是不满意孙武,但是在粮道街开会时,曾提到要黎交出大都督一事。梁从上海回鄂,在船上与孙武相遇,孙说要成立民社,直接拥黎,间接拥袁。他听了大不谓然。一到武昌,他就向有关同志谈及此事,更加促进了“二次革命”。(《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梁维亚》)

  [10]粱维亚云:“这是共进会打共进会,与文学社无关。驱逐者黄申芗、向海潜、黄元吉、汤舜卿、李基鸿、蒋东佛、梁维亚;被驱逐者孙武、邓玉麟、高尚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梁维亚》)

  [11]陈鹏仁《孙中山先生与日本友人》:“上午8时至长崎,中国驻长崎领事徐善庆、时任新疆青海垦屯使胡瑛、留日学生会会长黄申芗、东京国民党支部代表黄伯群、共和党支部代表韩开一、长崎市长特派员菊池良一、长崎商业会所主席桥本氏,以及宫崎寅藏和各处新闻记者凡三十余人来迎。先生下船后,至车站贵宾室小憩,长崎市长北川,以及市会议长、商业会议所会长等人趋前问候……随后,中国学生二十余人来谒。10时10分,乘铁道院所备特别列车驶向东京,送行者脱帽欢呼。”

  [12]见《孙中山先生画册》。

  [13]见《孙中山全集》第三卷、《孙中山年谱长编》

  [14]《孙文先生东游纪念写真帖》:“是日,先生离东京往横滨。到新桥车站欢送者有大隈重信、涩泽荣一、副岛博士、犬养毅等著名官绅二百余人。成城、同文、志诚各校学生留学生及日华学友会会员等数千人列队道旁,高呼万岁。东京国民党支部长黄伯群、干事刘寿朋、冯裕芳、黄申芗等十数人随车送生先至横滨。”

  [15]见田桓《追忆孙中山先生若干事》(《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五辑)。

  [16]梁钟汉《我参加革命的经过》(《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我与詹大悲、夏述唐、季雨霖、彭临九、黄申芗、温楚珩、蒋文汉、陈少武、蔡济民、吴醒汉、熊秉坤、丁仁杰、刘英等分藏于法租界德民饭店及日租界松乃家,设立机关,联系武汉旧有军队讨袁……忽日本驻汉领事通知我等,谓:‘段祺瑞率兵南下,黎都督已有照会致领事馆,要求将党人引渡。领事馆准备派岳阳丸负责送你们到上海。’我等遂不得不分别离开汉口。”郭寄生《辛亥革命前后我的经历》(《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在此时期,季雨霖、詹大悲率同志多人,由上海回返汉口。季住日本旅馆松乃家(在旧日租界),詹住大达医院(在旧英租界)。不日,蔡济民、蒋翊武、熊秉坤、刘英、王宪章、梁瑞堂(即梁钟汉)、黄申芗、彭临九、温楚珩、谢超武、杨王鹏、耿毓英、丁景梁(即丁仁杰)、范汉民、容景芳、郭寄生、彭达五、谢石钦、高汉声、王文锦、邓贤才、苏成章、李亚东、阙龙、胡玉珍、管心源诸人,陆续会合……一切布置正要成熟时,又被黎元洪预得消息,急电袁世凯迅速派兵相助,因有李纯率一师南下之事。黎既得外来的武力,胆气益壮,是月下旬间,下令分途捕人,此是改进团的第二次失败。诸人陆续搭日本凤阳轮、大元轮和日本兵舰往上海,未往的多避往外县,其他也有被逮捕的,也有往江西、湖南催促李烈钧、谭延闿发难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