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张良庙前忆祖父向岩(4)
辛亥革命网 2011-11-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查看:
民国来了,中国人还不习惯过没有皇帝的生活。有人估计,当时知道民主、自由、共和为何物者,“千万之一比例耳”。学者们认为,祖父自荐当总统是一缕清新的社会文化生态气象。父亲向刚却根据祖父书中一句“此书去岁曾经付梓,被多数友人挠阻,未克刊布”,想起了马克思1875年写《哥达纲领批判》最后用的那句话:“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祖父在书中最后附《哀中华民国》诗一首:
独登帕米尔,矫首时东望。
衰象古国古,长蛇强邻强。
河海千年塞,伊蒙万里荒。
喧啾失母鸟,孤骞来凤凰。
这本大红封面的《新中华民国》,我家原有很多本,全毁于十年浩劫。外甥侯超、谢向强在上海图书馆多次仔细查找,才知此书幸存于世。
三 斥蒋如龟鳖秘密访延安
1922年陈炯明武装叛变,孙中山改编入闽的粤军为东路讨贼军,辖三个军,许崇智任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祖父任第二军指挥部参谋长。与此同时,蒋介石、冯亚佛分别担任总司令部的参谋长,秘书长。这是祖父唯一一次与蒋介石共事,果然发现蒋身上旧上海滩上的不良习气,联想当年蒋伙同陈其美在上海广慈医院刺死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的卑劣行径,认定此人必成国人祸害,不可深交。而在总司令部与蒋介石朝夕相处的冯亚佛见蒋拉帮结派,独断专行,愤然离去。后来蒋飞黄腾达,冯老夫人感叹,真是先走的赶不上后爬的!儿时,我陪祖父散步常去胭脂路口冯老家中“辛亥沙龙”小坐。冯家临民主路街面的前屋用于修理钟表,后屋专供辛亥老人聚会,一年四季,天天宾客满座,但从未见殷子恒老先生参加过。有一次,老人们谈及当年蒋介石放话“如果亚佛出山,我自有安排”时,我听见冯亚佛老先生斩钉截铁地说:“这辈子饿死也不向姓蒋的低头!”
受祖父潜移默化影响,大伯向浒1924年春在上海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宣传马列主义,与邓中夏一起被学校开除回汉。经祖父介绍,大伯1925年入广州黄埔军校,邻村书香子弟胡宗墉和四弟胡宗堃都是积极向上的好青年,向祖父表示要求革命,都一起送进黄埔四期学习。后来,祖父到学校检查三人学习情况,见蒋介石在校内用白竹布拉满条幅,上面写着马列、孙中山的语录,煞有革命介事。1926年毕业后,大伯分配到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分校,后参加南昌起义,去苏联学习。宗墉分配到韶关国民革命军20师政治部,宗堃则任广州黄埔同学会宣传科副科长。1927年春宗墉到广州看望四弟,蒋介石突然发动“四•一二”政变,4月15日胡氏兄弟在黄埔同学会馆同时被捕,次年4月两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同时杀害于广州“南石头惩戒场”,解放后,均追认为革命烈士。噩耗传回,宗墉的妻儿悲痛欲绝,可怜被胡汉臣嫂称为“四妈”的宗堃未迎娶的媳妇成了“望门寡”。蒋介石屠杀革命青年激起祖父极大愤慨,至此彻底认清其反共本质。
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沦陷,祖父奋书《忧危论》21篇,痛斥蒋介石如龟如鳖:
抗之云者,小国对于大邦,遇其暴力之来,抖擞挣扎之辞也。我巍巍华夏,际彼蕞尔小邑,僭窃入寇之秋,直斥逐之已耳,诛讨之已耳,抗云乎哉!抗且犹不可说,而况不抗乎哉!……其对国人也威以猛,其对外人也宽而柔,其对内战也如彼其勇,其对外战也若此其怯。待国人之威猛刚于铁,待外人之宽柔软如棉。勇于内战,如熊如罴,怯于外战,如龟如鳖。
1933年,李济深发动抗日反蒋的“闽变”,来信邀祖父速赴福建参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途中祖父闻事败,乃伪游普陀山并由高僧为其取佛名“音深”。其所著《普陀游记》和相关信函,也毁于文革那场浩劫。几年前,我为建立广东GPS控制网,走遍该省每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去过深圳虎门蒋光鼐二层西式小楼的家,也到过粤西北罗定乡村蔡廷锴中式建筑的故居,他俩都是当年“闽变”时和李济深一起的主要发难者。
1936年西安事变,在武昌中华大学附中读高中的二伯向仲豹是热血青年,主张杀蒋,为民除害。祖父虽然一辈子瞧不起蒋介石,却不同意杀蒋,因为亲日派的何应钦上台更加祸国殃民。他赞同共产党和平解决事变,联合抗日的正确主张。二伯于是大胆提出:我受不了在蒋管区的精神压抑,要去延安。去延安寻大伯向浒本是祖父多年的心愿,俩人不谋而合,当即答应了二伯的请求,并再三提醒他:此事对祖母绝对保密。次年,祖父以看望自幼同砚,同赴日本求学,长期辅佐杨虎城的匡厚生名义携二伯到西安,再只身一人辗转秘密访问延安。党中央非常重视祖父作为辛亥老人的私人来访,生活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全。有朋自故乡来,不亦悦乎!董必武亲自接待并反复叮嘱炊事员:向岩先生礼佛,是我们湖北的“向菩萨”,炒菜时锅一定要刷洗干净,不能有荤腥。董老告知,中央经多方调查落实,向浒于1927年底与刘伯承等一道去了苏联,人还健在的消息,祖父流下欣慰的泪水。董老赞赏祖父再次亲送次子参加革命的举动,指示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迅速接收向仲豹和匡厚生之子匡福华来延安学习。祖父参观抗日军政大学,游览着市容,早在1924年他受孙中山秘密派遣赴榆林时就来过延安,那是一座荒芜的古城。如今看见北平、上海的男女青年历经千辛万苦,汇聚在宝塔山下,延水河旁的蓬勃气象,十分喜人。他向董老表示,这次延安之行寻长子又送次子参加八路军,回到湖北后自己还要亲自为国共合作抗日救国大业炼石磨斧补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