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在上海的(5)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傅 绍 昌 查看:
辛亥革命后,在民主精神的鼓舞下,上海报刊也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介绍的力度。除前面提到的中国社会党创办的社会日报》、队道周报》、社会党周刊》和新世界》外,还有神州日报》、民声丛报》、民立报》、饫铎报》和东方杂志》等,其中以东方杂志》比较突出。
《 东方杂志》是具有改良主义倾向的刊物,但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它在辛亥革命前后,也刊载了不少涉及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从1911年至俄国十月革命前,约有15篇以上。如1911年刊载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政策》一文。不仅指出欧洲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盖在贫富相悬,工佣积颓之余,,,而且提到:近世社会主义之开山,咸推德人楷尔 麦克f即卡尔 马克思)。其资本论》所述,意在集土地、资本于社会,以经营共和的生产事业。l101但在介绍中却认为社会主义不合中国国情。
1912年6月,欧阳溥存在社会主义》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使人人平均其幸福,法当排斥个人主义,颛以社会为本位,而定其生产分配之衡。”社会主义者,蕲社会中人同享经济上之权利,胥无甚贫甚富之差。’,文章在介绍了社会主义的由来以及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社会主义”后,指出:‘至十九世纪下半期,德国乃有麦克司(即马克思)”,并写道:盖麦氏一刊虚想浮议,纯用科学为根,极确乎不拔,而系统秩然,社会主义至此,乃为一进步。”接着,还着重介绍了马克思的髓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称赞资本论》为社会主义者之圣书”,而剩余价值学说为论中之精旨”。该文对国家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也进行了分析,其中指出无政府主义者‘方文任自由’:为e个人万能主义”。[¨I”这个认识是颇为深刻的。1915年的一篇文章,明确认为社会主叉有空想f称理想的社会主义)和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乃是科学社会主义,说:科学的社会主义者,以历史事实为立论之根据,而研究以往及现在之社会制度,以推测未来之社会,而不预断其组织若何者也。此种学说,以马克斯为其中枢,盛行于十九世纪之末叶。至于今日,普通所称为社会主义者,犹指此也。”但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和废除私有制两大学理时,却说什么经挽近学子之潜心研究’:不仅呒科学上之价值”而且与事实相背驰”。[12尽管如此。在民国初年,能分清社会主义有科学和空想之别。这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主义在上海的介绍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东方杂志》在刊载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文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12年连续五期登载了幸德秋水著、高劳译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这本书的第一个中译本是1903年由中国达识译社翻译,浙江潮》编辑印行。后来,又有中译本在日本出版,在上海译载还是第一次。
社会主义神髓》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是日本明治时代最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文献之一。全书由‘自序”和七章构成,简述了贫困之原因、产业制度之进化、社会主义之主张和效果以及社会党之运动等,基本上是依据共产党宣言》和牡会主义从空想刭科学的发展》二书,表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这部书赞美社会主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主义,而马克思则是科学社会主义之祖师’:特别是引述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出:‘近世社会主义之祖师麦克斯(即马克思),能为吾人道破人类所以组织社会之真相。其言日:有史以来,不问何时何地,一切社会之所以组织,无不以经济上生产及交换之方法为根底,而其时代之政治及文明之历史,建于此根底之上者,亦可从此根底释明之。”’恩兀尔氏f即恩格斯)日:L切社会的变化,政治的革命,其究竟之原因,不能以寻常之理想,及一定不变之正义真理推定之,当观其生产交换方法之变化如何?亦不必求之于哲学,当审察夫各时代经济之状态。”书中还以通俗的例证介绍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并指出:资本家之增加其资本,无非从劳动者掠夺此剩余价格,而堆积于自己之手中而己。”只有剥夺地主资本家的一切生产资料。使他们再不能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才能陵灭徒手坐食之阶级!”这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之神髓也”。作者毫不含糊地认为社会主义有空想和科学之分。指出欧文、卡贝、圣西门、傅立叶、路易勃朗和魏特林等人所鼓吹的社会主义‘其指摘当时制度之弊害,颇为痛切,丽其著手于理想之实行,亦极具热心’:然而当时社会主义之发达,为日犹浅,研究未精”,‘从人道上立论,而未明科学之基础”,只是鸟托邦之一种空想”,结果相继失败;只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麸产党宣言》详论阶级战争之由来归趣,以呼号万国劳动者之同盟以来。社会主义遂俨乎为一个科学之教义,而非旧时空想狂热之比。”并强调‘牟土会主义的大革命”是科学之所命令,历史之所要求。进化理法必然之归趣,吾人欲避之而有所不可者。”这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社会主义神髓》尽管还有浅近和讹误之处,仍不失为一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优秀作品。对中国先进分子了解和认识马克思学说有着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在上海的传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但这些传介从总体上说还是不成熟的。他们。包括主观上热烈地同情、向往和提倡社会主义的孙中山先生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也绝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至于他们对马克思学说所作的介绍,则是片面的和肤浅的,没有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不仅如此,由于阶级立场、世界观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不可能作准确的介绍,既有误解,也有歪曲,甚至有的还妄加抨击。尽管如此,但这些传介毕竟表明中国人民热情追求真理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启示。增加了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了觯。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开拓道路的先行作用,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