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几个剧社(4)
辛亥革命网 2012-05-22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林叔香 黄德深 查看:
当时各烟草公司对我们的戏班是有补助的,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及华商烟草公司等,每月补助五百元左右。此种补助,初时是无条件的,后来舞台有了布景时,烟草公司除补助费外,并以绣有“某某烟草公司赠送”字样的台前大幕及门帘台围等送给戏班以为宣传告白(广告),这样利用戏班为他们招徕生意。如果演出台期不多,对他们的告白作用不大的,便不为他们所垂青,不予补助。我们的戏班不完全是为了图利,故对于英美烟草公司送来的补助费及大幕等一概加以拒绝。
(三)优天影班的重组
优天影班最初开办时,原名“优天社”,由黄鲁逸主持。黄鲁逸是广东省南海县九江乡人,是“九江先生”朱次琦的外甥,有文才,原是报馆主笔,负有时名,曾在报章上登载针砭时事的粤讴颇多。自组织优天影班后,即舍弃报馆主笔不干,专从事编撰新剧宣传革命工作。当优天社开幕的第一天,即演出黄鲁逸手编的《拿破仑》新剧,招待各界名流。剧终时,举座喝彩,掌声不绝,各人均极高兴,但他认为是失败。据他说:“这剧演出,投合了这些‘名流雅士’的口味,即违反了广大群众,就是演出的失败。”乃将“优天社”改名“优天影”,喻其社亡只留其影之意。黄鲁逸在优天影班里,不独主持全班事务,编撰剧本,而且常有参加演出。他对唱梆子中板、慢板是会撞板的,因此他每逢要唱中板或慢板时,改为唱滚花,以免撞板,当时有“滚花王”之称号。当优天影被排挤破坏而致解体时,他极为失望,但不肯从此罢手。后来在1924年间,得黄振文(广州名中医生黄鹤洲之子)的帮助,合力重组优天影班,将优天影班改为“甲子优天影”。该班重组时,虽经他与黄振文苦心经营,极力重振旗鼓,但人材已远逊前班。头台在镜花台舞台(在广州市城隍庙内)演出时,社会人士以为是以前的优天影班,慕名前来的观众甚为踊跃,但开场以后,见该班完全不是以前的演员,大为扫兴。以后业务便日益冷淡,最终业务无法展开,便停顿解体了。
(四)优天影班对其他粤剧班的影响
优天影班出现后,演出一连串的革命新剧,深得群众赞赏,一时成为剧坛的新风尚,因而影响到八和会馆的各班演员。他们也不甘落后,由名花旦梁垣三、名武生公爷创等发起,组织一个名为“模范班”的新剧团,亦以编演新剧目为号召。该班不少名演员,除著名武生公爷创、名花旦蛇王苏外,其他如花旦奶妈二、肖丽康、京仔常、一点红、京仔棠,小生金山炳,名丑生蛇公礼等,都是有名的演员。
该班所演的新剧有《三月廿九围攻督署》等剧目,都是宣传革命意识的新戏。可见当时由优天影班倡导起来的新型剧团演出新剧,起了带动作用,对于宣传革命,影响很大。
该班在辛亥革命后两年的夏季演出《三月廿九围攻督署》一剧,内容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起义为题材。从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将军孚琦开场,演出三月二十九日起义的始末,有策划、发难、撤退至黄兴负伤等主要情节,结尾以辛亥革命成功、赶走总督张鸣岐、广东宣布独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揭幕煞科。黄兴一角,由著名武生公爷创扮演。是剧以清装登场,唱功极佳,唱最后一段主题曲时,慷慨激昂,深刻地表现了剧中人的情绪,最为观众赞赏。张鸣岐一角,由蛇王苏扮演(开场先以旦角饰演女党员)。蛇王苏是粤剧最有名的花旦,其时已经退休,当八和会馆会长,为了演出这一出革命新剧,不惜重着歌衫,现身登场,热情可嘉。他的面貌活像张鸣岐,演来十分逼肖。此剧纯以当时当地的史实做背景,反映清末民主革命斗争的经过,是当时的现代剧。该班只是一种临时的组合,散伙后,各演员在一般思想陈旧的班主掌握下,不敢编演当代的新剧,至为可惜。
三、琳琅幻境剧社
“琳琅幻境”是广东第一个具有规模的白话剧社,成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同盟会成员陈少白等人所组织。初时社址在香港中环士丹利街,后来迁至中环海傍(民国后这个招牌还存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后又由香港迁回广州时,即租赁靖海新街一间房屋为社址。组成时,公推杜冠洲为社长,陈少白为名誉社长,内部人员有郑冠公(当时《唯一有所谓》报馆编辑)、黄轩胄、陆孟飞、陈俊朋等。杜冠洲是当时广九车站站长,当该社经费支绌时,他即将自己的洋楼出卖拨充该社经费,对该社极为热心。
社内演员有:朱普泉、林坤山、林叔香、伊秋水、黄寿年、谢盛之、郭式雄、陈非侬、陈兆文、李文添、胡津霖、陆魂霆等。音乐人员有:钱大叔、尹自重、尹琴轩、林瑞甫等。编剧者有:黎凤缘(混名甩绳马骝)、林介仁(属香港华商报界)、蔡了缘、邓英等。画家有:曾汉初、陈新等,都是担任绘制布景油画的。该社的社员俱为义务职,每次演出只支领宵夜费、车费共四角(毫币)而已。该社与采南歌班、优天影班等同一性质,以宣传革命及为同盟会筹款作经费为目的。1925年时省港工人为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举行大罢工,该社也响应,到广州海珠戏院演出新剧,为省港罢工委员会筹款。广州市的工会开会庆祝成立时,亦常有为其演出新剧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