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的命运——对清末民初“(4)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田海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汉,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的命运——对清末民初“尊孔读经”问题的考察,

  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对前清学部颁布的以“忠君,’、“尊孔”为主体的教育宗旨进行了批判,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1,创造性地提出了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等五项教育方针。在这种开明思想指导下,1912年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主义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方针既定,教育革新措施便随之出台。9月,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中学校令施行规、《师范教育令》、《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取消了大学以下各级各类学校的读经讲经课程;大学校撤并经科入文科;大学校以上改“通儒院”为“大学院’,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等科研机关。从此。儒家经学由仅供皈依奉拜的封建官方哲学转化成了国民人人可以切磋研究的学术文化科目之一,孔子因此而回到先秦诸子之林,经书因此蜕化出占代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华民国对孔夫子及整个儒家文化的历史性处理。  

 由于中华民国初奠之根基不固,尊孔读经虽被明令废除,但各地之民间私塾或私立小学大多仍我行我素,读经不止。教育部曾注意到私塾的改良,规定私堑‘教授科目须遵照小学定章,如技能学校,塾师有不能教授者,得请他人兼任,或暂从阙”,“教科用书必须经部审定之本’、。然而。私塾作为传统蒙学基地素来以识字与读经为要务,其遍布全国城乡,要进行改良实属不易。上游‘为开明之地,各小学校读经者固类多废止,而各私塾仍多抱持不废,、广州之私塾“照旧读经未能一律废止者亦肖有人,’、私塾对孔经习惯性的保存,在民初为封建复古思潮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与酵素。 

  民初,清朝大批遗老遗少如清废帝溥仪、宗社党、辫子军及袁世凯等,都怀揣着封建复辟的梦想,康有为更是必欲帝制复辟、孔经复兴而后快,他强调:“欲治人心、定风俗,必宜遍立孔教会。”、旧驯在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宽松氤氲而发起成立孔教会之后,为了弘化其“以孔教为国教’的迂腐庙谟,康有为竟兀自哀号:自共和以来,“盖国魂死矣!”“中国之魂维何?孔子之教是也。”康有为对以“孔教’为“国努’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诠释:“孔子为中国改制之教主,为创教之神明圣王。孔子以前之道术,则孔子集其大成;孔子以后之教化,则吾中国人饮食男女、坐作行持、政治教化、矫首顿足,无一不在孔子范国之中矣。岂惟中国,东亚皆然。若日本之强,以欧美之政治物质,为其皮肤;以孔子之教,为其神骨者也。今日本人家诵《论语》,国尊儒学至矣,是以有乃木之感。而我自有教主,乃反不知而废弃之。若废弃孔子,则中国之教化尽矣。”他还特别标明“此则鄙人畴昔变法之志’、。同时,康有为还写有《中国还魂谶等,专门表达这种抱残守缺之兄。在民主共和方生、尊孔读经方死的关键时代,康有为因固执文化观上的民族主义而陷入了封建保守主义。新生的中华民国是以民主作为新国魂的,而康有为竟高举起了“以孔教为国教’的占老招魂幡,这意味着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还远未结束。四、帝制死灰复燃与孔经借尸还魂  “随着每一次社会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但是,封建专制主义经两千多年积聚的社会能量的释放却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的,况且其反弹性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袁世凯窃国后。伴随着封、建帝制的死灰复燃,传统的孔经便也就借尸还魂了。

   1912年9月13日,袁记政府教育部公布每年10月7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令全国各学校届时举行尊孔祀孔纪念会。9月20日,袁氏颁布《整饬伦常令》,宣称:“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此令一下,将一度沉闷的尊孔祀孔活动刺激得活泛灵光起来。袁氏见尊孔之沉渣泛起,便于1913年6月22日公开推出了《大总统尊孔令》,明确表示:“近自国体改革,缔造共和,或谓孔子言制大一统,而辨等威,疑其说与今之平等自由不合,浅妄者流至悍然倡为废祀之说,此不独无以识孔子精微。即于平等自由之真相亦未有当也。……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既结皇煌帝谛之终,亦开选贤与能之始,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准者。”要求‘查照民国体制,根据占义,将祀孔子典礼折衷至当,详细规定,以表尊崇,而垂永远”o司(Pl-。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仅无视南京临时政府的已颁约法与政令,而且硬性完成了为封建帝制服务的孔经与民主共和幌子的焊接。虽然这招来了罗永绍、郑人康等22名议员“关于祀孔典礼之命令,以为违背约法之信仰自由”的质问,被指斥“蔑视约法,蔑视民意机关,莫此为甚”22l(’剐,但是袁氏仍一意孤行。  

 袁世凯以武力逼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在利用尊孔复古为帝制复辟铺路方面走得更快。1913年11月26日,袁氏颁发《尊孔典礼令》,宣布:“所有衍圣公配祀贤哲后裔,膺受前代荣典,祀典均仍其旧。”旧(P5-o并要求主管部门稽考尊圣典礼故事以备正式祭祀孔圣之用。1914年元旦,袁世凯强行解散国会后,帝制复辟已显山露水,尊孔读经的复古活动也愈加紧锣密鼓。2月7日,袁氏签发《祭孔令》,宣称:“佥以崇祭孔子。乃因袭历代之旧典。议以夏时春秋两丁为祭孔之日,仍从大祭,其礼节服制祭品,当与祭天一律。”|翌1㈣’2周20日,袁氏又发布《圣典例令》七章,对孔府衍圣公及至圣先贤先儒后裔奉祀官的爵秩、祭祀费,孔庙、孔府官员的设置及俸禄等。都作了详尽的优渥规定,以上年支18130银元统由内务部开出。

  袁世凯在1914年5月1日废除了《临时约法》,此后更加肆无忌惮。9月25日,袁氏又发布《亲临祀孔典礼令》,一边诬骂坚持民主共和的革命党为“土匪禽兽”,一边散布‘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之怪论并_丁^9月28日旧历秋仲上丁,统率文武百官赶到孔庙,头戴平天冠,身著占祭服,丁_清晨的俎豆馨香之中对以前封建帝王曾礼拜过的孔圣牌位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与之同时,全国各省也都在省会文庙举行隆重的祀孔大典。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祀孔活动。祀孔是为了求封建之道,而祭天则是为得专制之位。同年12月23日,袁世凯穿着祀孔的服饰,仿历代帝王故事,到天坛祭天。先祀孔,再祭天,到12月29日又发布《大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永远连任且可私授传人,如此,一个封建皇帝形象终于呼之欲出了。鲁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历史批判:“从二十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了袁世凯时伐,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仅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礼的人们穿了起来。跟着这事出现的便是帝制。”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恢复尊孔读经,于1913年10月竟把‘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写入了《天坛宪法革勤。到1914年6月,迫于封建势力的强制。教育部只好令“各书坊各学校教员等编纂修身及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即或兼及他家亦必择与孔子同源之说’。迄1915年1月,袁世凯干脆推倒民元教育宗旨而模仿清季教育宗旨,把‘法孔孟”公然列入了《颁定教育宗旨》。为贯彻这个宗旨,随之又发布了<特定教育纲要》,规定:各学校崇拜奉法儒家占圣先贤,尊孔以端基,尚孟以致用;各学校一律恢复读经。此后的《国民学校令》、《高等小学令》、《预备学校令》等,都是为推行尊孔读经而公布的。袁世凯深知教化乃立国之本,故窃国贼民亦自兹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