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云在方志事业上的建树(8)
辛亥革命网 2013-02-0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周庆云1922年撰《西溪秋雪庵志》4卷。《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刘白村著录略云:“《秋雪庵志》4卷(梦坡室藏版)。周庆云辑。秋雪庵在杭州西溪。西溪者,在杭州郭西,表裹溪湖。湖当山之阳,韶丽明靓,天竺灵鹫卓趾焉。溪伏山之阴,窗然深古,聚落一区而已。庵建自宋淳熙初,始名大圣,继乃移资寺院,废额额之,而潼军节度使,又为严禅师建丈室于此,故咸淳临安志,明释大善西溪百咏序,皆称资寿,而大圣之名矣。明崇祯时,僧智一驻锡庵中,陈眉公取唐人秋雪濛钓船诗意,题曰秋雪,而资寿之名又变矣。庆云博学多能,性耽风雅,闻山水佳处,必溯洄以从,偶游西溪,爱其景绝幽邃,访所谓秋雪庵者,荆榛塞塗,与芦荻掩映,遂慨然发宏愿,力募集而重新之,不惟复其旧观,更别筑历代词人祠堂于其后。又仿智一及吴本泰等所辑西溪梵隐志例,辑为秋雪庵志。分为形胜、建置、人物、艺文四门,敷之梵隐志,以范围论不如其广,而当就秋雪一庵而论,则详审远过之也。”
周庆云还是清末民初享有“江南第一”盛誉的古琴专家。他不仅擅弹古琴,而且收藏有国宝级文物——宋徽宗的松风琴,并在多方收罗古琴书谱的基础上编纂了《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琴操存目》等古琴学著作。周庆云收藏琴书、古琴甚多,称“江南第一”。由于好琴,他经常接待各方琴客。1919年他在上海晨风庐邀集各地琴家,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会上散发了周庆云主编的《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等书。《琴史补》是补录北宋朱长文《琴史》中遗漏部分;《琴史续》是把宋代的《琴史》继续到清代,收有六百多琴人的有关记载,并逐条注明出处,便于使用者查阅原始资料。民国8年(1919年)梦坡室刊本。全书收有朱长文《琴史》未收的琴人事迹,周庆云编著的《琴史续》八卷。全书列琴人五百五十六名。卷一收宋、金、元琴人七十九人;卷二、卷三列明代琴人一百三十名;卷四、卷五、卷六列清代琴人二百四十二人;卷七为自宋至清方外琴人四十七名;卷八为闺秀琴人五十八名。八卷中列帝王十五人,包括宋徽宗、金熙宗、明宣宗、衡王、潞王等。琴学理论家七十七人,包括朱长文、朱熹、严天池、徐谼等。操缦者四百六十人,其中有郭楚望、文天祥、徐天民、徐常遇等著名琴家。斫琴者有明代施彦昭、祝海鹤、宋学古和清代王玮等四人。周庆云在序言中说:“编《琴史补》二卷,《琴史续》八卷,一以补朱史所失载,一以续朱史所不及。”《琴史续》有别于朱史,列有方外(僧道)和闺秀各一卷,乃此书的特色。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商鸿逵著录略云:“《琴史补》二卷,《琴史续》八卷(梦坡室刻本)。周庆云撰。庆云风雅好古,且雄于赀,尤喜琴书收藏最富。撰有《琴书存目》四卷,精审可传,前所未有也。今复撰是书,以补朱长文琴史。书前有宁远杨宗稷序,及自序。自序称,摘录琴人事略,皆出于朱史之外者,上起伏羲,下逮近人。凡得六百余家,编琴史补二卷,琴史续八卷。一以补朱史所失载,一以续朱史所不及。补编义例,朱史是遵;续编以方外、闺秀别刊。按朱长文琴史,自帝尧迄于赵阅道,所收凡一百四十六人,附见者九人。今庆云所辑,其补朱史者得一百十五人,附见者十一人。朱史之阙失弗详,于兹可见补史止于徐衍。衍为熙宁时人,故续史则起于宋徽宗,直及清末,得四百八人,附见者百四十六人。其搜辑用力之勤可知也。由是书可以觇知有宋以来琴学盛衰之迹,正如杨宗稷序所云,续朱史后,宋帝二、金帝三、明帝五、王四、清帝王无一人。且一代中求之大儒名臣,如晦翁、文山、椒山,书画传世如松雪、云林者,亦邈不可得,自直斋书录解题,以琴书论声音者入杂艺类。明史从之。四库采录松絃馆,冠以御制辟琴诸文,斥为烦于淫声,异端诡说,宜不屑为者多也。予尝缪谓明史成,而有清琴学寖微,四库成,而有清琴学糜废。宗稷之言,亦自具见地。惟此中尚有故焉。盖有清考据学风,笼盖全代。好学深思之士,咸理首致力经义训诂,于琴视为艺术小道,不足有为,其不屑为宜业。是观是书,所列于清初期尚有毛际可、尤侗,后则只有江永、程瑶田等。而又皆为攻治吕律者,因其为经生本业故也。至文人中,亦复廖廖无谁者,盖一时风气使之如此,惟闺秀则可得三十三人之多。此其故士大夫已不屑为,而闺阅中藉以为养心理性之具焉。”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商鸿逵著录略云:“《琴操存目》四卷(梦坡室刻本)。周庆云撰。是书作四卷,前有自序及凡例,撰述主旨在荟集古今琴曲名目,予以考订,俾明斯学源流统系,意至佳善。其中区分四类:一曰谱辞俱逸,所收皆名曲,而其谱其辞均失传者,凡得四百有二,大抵由琴操、琴疏等书中择录,惟引书有欠检理,为可议者。如採薇操、许由制、伤殷操、微子制、训由操、汤制、习武事而作,此皆载在僧居月琴曲谱录,而此则据自古今图书集成,岂不知其前尚有琴曲谱录欤。二曰:有辞无谱,共收七十六操。虽云非可弹奏,而词采斐然,亦见琴曲文学优美。三曰:有谱无辞,此多为古人写意寄情之制,自严天池、徐青山提倡琴曲无文以来,天下翕然从之,所谓熟派,论声主清微淡远,旨趣最推高尚。是书共得一百六十操,皆据自诸家名谱。如松风阁、徽言秘旨、澄鉴堂等书。其最可称述者,为就各曲之段落及宫调,予以审定,盖琴曲因派别不同,字句段落往往逈异,然固皆具美妙,此书择通行名谱所在十数种,以为标准,又琴曲音调最无定名,同一曲,起迄字句亦同,而此曰宫音,彼曰商音,甲曰徵音,乙曰羽音,所以如此,皆缘未审调性,此书于正调五音,侧出外调诸谱,皆详为审订,并逐调分音用和絃法各演一弄,载于卷首,以示定准,学者按法弹之,便能决定究属何音何调,此最有助学者。从此于音调可无紊乱之虑矣。四曰:有辞有谱,所收共二百十七首,于辞无无论曲之大小尽载之,于谱则记其段数与音调。综合是书所收,琴操名目凡八百五十五,亦可云夥矣。惜其中泰半今已不传,令人惋叹,又是书未可仅以曲目视之,直可作琴辞总集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