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云在方志事业上的建树(5)
辛亥革命网 2013-02-0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值得一提是,周庆云在学问或学术上还曾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汇编——《四库全书》作出过卓越的贡献。1923年,以抄校古籍着称于世的国学家张宗祥先生在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任上发起了文澜阁《四库全书》阙简补抄的伟大工程。由于缺少补抄经费,张先生专程去上海向旅居彼处的众多浙籍富商募捐。当时,性好外出旅游的周庆云正好身在上海,一闻此讯就立马响应,和著名出版家张元济、房地产巨商徐冠南等人一起捐资20000余元作为补抄经费。这样,张宗祥 主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阙简补抄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该项工程费时两年多才得以完成,前后共补抄古籍4497卷。由于周庆云对文澜阁《四库全书》阙简补抄工程的贡献至大,所以当他1933年病逝之后,张宗祥特作挽诗缅怀其功绩曰:“文澜残佚愿重抄,筹款春申力倍劳。一卷补遗书目在,几回展阅几魂销。”又创办晨风庐,对浙江部分名胜古迹进行考察、研究、修复、整理,经其修建的有:杭州超山宋梅亭、杭州西溪两浙词人祠堂、临安济川桥、宁波天童玲珑岩石经等。
从诗词上看,周庆云可算是一位喜欢结社交游、喜欢赋诗抒情的诗坛健将。他一生虽以主要精力从事实业,但晚岁也因喜欢与江、浙、沪的诗人词家相交游而发起成立了淞社、舂音词社、沤社等文学社团。淞社1913年由周庆云发起成立于上海,参加者主要有吴昌硕、郑叔问、况惠风、潘兰史、喻长霖、赵叔孺、夏剑丞、王西神、刘承干等人,周庆云为社长。该社共组织社集50余次,留下诗词篇章无数。舂音词社1915年初夏由周庆云发起成立于上海,先后加入者有朱沤尹、徐仲可、庞檗子、白也诗、恽季申、恽瑾叔、夏剑丞、袁伯夔、叶楚伧、吴瞿安、陈倦鹤等人,朱沤尹为社长。沤社是一家每月集会一次的词社,1930年9月由周庆云、夏敬观、等人于发起成立于上海,先后入社者有朱疆村、程十发、吴湖帆、潘兰友、洪泽丞、林铁尊、谢剑丞、高潜子、袁伯夔、叶玉虎、郭啸麓、梁众异、王莼农、徐绍周、陈君任、吴湖帆、陈彦通、彭醇士、赵叔雍、黄公渚、庞渝生、袁帅南等人。当时,淞社以诗为主,沤社以词为主,和柳亚子创立于清末的南社鼎足而立。除了晚年喜欢借助结社活动和众多诗人词家相交游外,周庆云平生还喜欢借助旅游活动来吟诗作赋,抒发情怀。他一生吟诗作赋数百首,其中多是至某地观赏某景之后的借景抒情之作。例如,光绪二十二年(1896)阳春三月,他和友人泛舟于富春江上,至七里泷观东汉高士严子陵留下的钓台古迹后所吟出的两首《游钓台》诗就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其诗曰:
一
江深五月尚披裘,不作人间第二流。
白水故人空有梦,此生却被钓竿留。
二
逆流才识之江曲,倏过富春景渐幽。
高阁桐庐临水倚,两山鹳鹤眼帘收。
周庆云不仅自己喜欢吟诗作赋,还喜欢编辑、整理故乡南浔乃至浙江全省的诗文资料刊印流布,以彰显前贤文采,勉励后学才俊。经他编辑整理、再刊刻流布的乡邦诗词文献主要有:刊印于1922年的16卷本《历代两浙词人小传》,编辑完毕、但未能刊印的《续历代两浙词人小传》,刊印于1916年的40卷本《浔溪诗征》及《补遗》1卷,刊印于1917年的2卷本《浔溪词征》,刊印于1925年的16卷本《浔溪文征》,刊印于1933年的18卷本《浔雅》,以及刊印于1922年的诗文参杂的史志体文献《西溪秋雪庵志》。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西溪秋雪庵志》。该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系统记述位于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内的著名人文景观和中国词人的圣地——秋雪庵的历史沿革和诗文掌故的志书,分为4卷,即形胜、建置、人物、艺文卷。每卷之前,周庆云均作小序,综述其内容。具体而言,《形胜》卷描述了秋雪庵一带的法华山、秦亭山、西溪、留下、花坞、古荡、河渚、蒹葭里等景观之形貌,并随文引录历代诗文,以增其趣。《建置》卷先简述从宋淳熙初年建大圣庵到1920年周庆云等人出资重建秋雪庵大殿的历史沿革,然后分述庵中的放生池、灵塔和财产。《人物》卷则逐一记述了吴本泰,沈应潮、沈应科、厉鹗、陈文述、释道宗、释与耆这7位先后和西溪秋雪庵结下不解之缘的名士高人的生平事迹。《艺文》卷中共收录了100多篇前贤留下的吟咏西溪秋雪庵的诗文佳作。此处仅录两首,以飧读者。
一首是明末清初高僧释道宗的《秋雪自题》诗。诗曰:
秋窗底事雪弥漫,风飐芦花起钓滩。
点点定僧衣似湿,飘飘渔夫笠凝寒。
远笼竹浪烟仍翠,澹抹枫林叶尚丹。
忽听小舠歌欸乃,西岩仿佛认晴岚。
另一首是清朝文学家厉鹗的《忆旧游》词。词曰:
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
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
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
正浦溆苍茫,闲随野色,行到禅扉忘机。
悄无语,坐雁底焚香,外弦诗。
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
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
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