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云在方志事业上的建树(10)
辛亥革命网 2013-02-0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据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周庆云撰《琴书存目》六卷《别录》二卷(乌程周氏梦坡室民国三年(1914)刻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周氏侨居海上,杜门谢客,抚琴自娱。经广泛收集诸家载籍,有珍稀者则手自抄录,共辑得琴书三百十六种,以提要详考版本、作者情况,成《琴书存目》六卷。,卷一自周至南北朝,二十九种;卷二唐至五代,五十九种;卷三宋代,五十八种;卷四元明二代,七十九种;卷五、六清代,九十一种。又将同时涉猎到的有关乐理、律吕之书一百八十六种,辑成《别录》二卷附后,虽于琴理无关,但网罗散佚亦别具匠心。
本书目精华部分是存目六卷,内容十分广泛,上自周朝谢涓子《琴心》、周启《三乐图》等,下至清宣统末年杨宗稷《琴话》与《琴谱》,上下二千多年,代有名家著作收入,如蔡邕、蔡琰、谢庄、梁丘公、赵耶利、陈康士、宋太宗、崔遵度、朱长文、姜夔、吴良辅、赵孟颊、朱权、朱载堉、杨抡、庄臻凤、程雄、程瑶田等名著佚篇,不胜枚举。按学科内容划分,有琴学、琴谱、琴制、操法及轶闻等门类,介绍大量古琴曲谱,特别是宋代以前的失传之作。还有相当数量的古琴图谱,以中国古代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录其形制构造及特点,特别是制造工艺与诀窍,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关操琴的指法、手势、要领、成败间的比较,反映了我国琴文化的发展水平。从版本上考查,作者收集到传世书籍共一百十一种,一百六十九部,其中宋版一部,元版一部,明版三十部,包含有元明抄本及稿本在内的抄写本二十七部,其余为清版本,精华荟萃,蔚为大观。书目中包含有元代畏吾族人铁柱撰《琴谱》一部、清代满族著名学者和素《琴谱合壁》一部、日本国作者东皋越杜多《和文注琴谱》一部,除用和文注我国唐宋名曲外,还有日曲“熙春操”及“思亲”二谱,反映了中外各民族间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作者致力于对大量佚文的采辑工作,将收集到的序跋佚文整理后,去掉已有辑本及重复杂乱者,其余各入其目,使读者略知全书概要。各条提要的撰述,作者考索书中要义,参阅序跋,明其得失,辨其真伪,考其正变,标出全书大旨,可谓“专门之学,殚见洽闻者矣”。
书前有缪荃孙序和作者自序各一篇,凡例十则。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孙海波著录略云:“《琴书存目》六卷《别录》二卷(梦坡室刊本)。周庆云撰。庆云于琴学文献传播,厥功殊伟也。近世琴家有杨宗稷,所作多为曲诗指法之揅究,庆云则注重文献、考订,可以并称焉。书共八卷,存目六卷,前有江阴缪荃孙序,及自序。书中所收皆关琴学著述。自周代迄于清末,得三百余种,皆载明著者姓氏籍贯、标注板本,并参考序跋,撮举其大旨,但不评论得失,体例,盖斟酌解题及经义考也。书中于古代佚书,仿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例。采辑佚文,又于诸乐书中专篇论琴者,仿汉志分录中庸弟子职例,皆采录于篇内,此法最善。如赵孟頫琴原、江永徽图、琴五调图等,原非成书,然固为琴家所极应知也。后世书目于此尚甚少注意者焉。别录二卷,据自称,以律吕为琴学根本,初拟并深乐书,因乖体例,且嫌本末倒置,爰将统论乐律诸书,别录一编。今按所收皆关律名者。如元熊朋瑟谱,则不收,又载鲁式如琴谱释疑等。惟皆属小疵耳。按已往辑录琴书目者,有与古斋枯木樿诸家,第仅录书目而已,甚为简略,是书能广事搜罗,荟萃大成,俾明琴学源流衍变,其功诚不可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