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藏书家伦明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2)

辛亥革命网 2013-0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代,广东藏书家辈出,伍崇曜的粤雅堂、谭莹的乐志堂、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丁日昌的持静斋、孔广陶的岳雪楼、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曾习

  伦明勤奋笔耕,著述甚丰。除为参与影印、续修《四库全书》工作而撰写的一批专题文章,有《续修四库全书刍议》、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外,伦明还著述有:《续书楼读书记》、《续书楼藏书记》、《渔洋山人著述考》、《丁卯五言诗》、《版本源流》、《建文逊国考疑》、《续书楼书目》、《孔子作孝经证》、《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等。及蛰居故里时的乡园忆旧事七言绝句数百首,均为学术界所重视。其中尤以《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影响较大,是一部有珍贵文献价值的图书馆学著作。均为学术界所推重。东莞人伦明,仅凭《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一书,即可成为其中一景。

  在藏书的生涯里,伦明努力搜集《四库全书》未收录书籍,他的书斋因而起名为“续书楼”,续是继续之意,取意立志完成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其实仅凭其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举,就当得起“腹怀诗书,雍容乃大;胸藏丘壑,志高通博”的评语。

  从1924年起,伦明立志续修《四库全书》,得同乡富商胡子俊资助,以每年资助三千元为续修费用,连续五年,应该就能全部做完,不料刚开始,即因胡子俊生意失败而告流产。

  1928年,伦明应东北当局之邀请,赴沈阳任奉天通志馆协修,并协助筹印度藏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他曾编订一份包括一万种书的《续修总目》,可是次年1月,由于主持影印计划的杨宇霆被刺,计划又告搁浅。

  至于《四库全书》提要的续修,伦明先是独力进行,完成经部尚书类,部分稿曾发表于《燕京学报》上。约从1931年,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积极开展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工作,伦明便应聘为该会研究员,在全部六十类中,他参与撰著的有十一类,负责整理主编的有经部的尚书类等五类、史部的传记类、集部别集类的广东部分等。他还以续书楼藏书供会中之用。

  藏书经历:自幼年起一生嗜书,无所不览,尤喜杜甫、韩愈诗文。儿时常将赏赐钱托人代购书籍。他在读书和执教之余,访书为乐,中年后,自通目录之学,辛亥革命前后10余年,每天赴琉璃厂,必满载而归,使京都珍本、孤本皆能罗致门下。资金拮据时,不惜将夫人的奁物典买。为此有“卅年赢得妻拏恕,辛苦储书典笥裳”的诗句。京、穗而外,复至天津、开封、南京、武昌、苏州、杭州等,足迹所及,皆得善本。日积月累,藏书充栋,达数百万卷,储书箱400余只。历年常备二三人为之抄写,一人为之修补。常谓《四库全书》不完备,以清代最为疏漏,盖忌讳太多,搜采未尽,应予增补、重校、续修。自命书斋的藏书楼为“续书楼”,意在续修《四库全书》。其藏书之富,饮誉京华。曾云:“余藏书可作续修四库资料之八九矣”。

  广东藏书文化在近代的勃兴,除了西风吹拂、商贸发展等原因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清代末年,一批江浙藏书家在粤当官,如布政使姚觐元、兵备道陆心源、提学使沈增桐等,这些人都嗜好藏书。上行下效,一批藏书家陆续出现,著名如伍崇曜的粤雅堂、曾钊的面城楼、孔广陶的岳雪楼、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以后又出现了莫伯骥五十万卷楼、伦明的续书楼、潘宗周的宝礼堂、徐信符的南洲书楼,都可在中国藏书史上述一笔。

  粤人重商之风尤盛,而学问之道,雍容乃大,非超越功利的无为之为不能奏功。若以急功近利和讨生活的商业市井眼光衡量要求,藏书这类酝酿久远的投入,自然难以继续。

  中国很多藏书家,均有家学渊源,伦明也不例外。伦明的父亲伦常,曾任江西崇仁县令,喜藏书,属于人走到哪儿书跟到哪儿的嗜书者,伦常在任期间曾增建毓秀书院,捐过不少藏书给该院。光绪元年(1875),伦明出生于东莞望牛墩,行九,早慧,尤得父伦常疼爱,年少随父居任所,侍左右,因而博涉经史。直至1889年,伦常卒于江西任所,伦明才回来东莞故里。

  此后,入试、求学、为官、任教,藏书一直是伦明的生活重心。晚年累于战乱,四处奔走,伦明仍尽一切努力藏书,为典籍之保存、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个人的贡献,见书如朝圣,个中苦楚波折,经济之事窘迫,难以尽言,但文化典籍对人生志趣的召唤力,可见一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