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藏书家伦明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辛亥革命网 2013-0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近代,广东藏书家辈出,伍崇曜的粤雅堂、谭莹的乐志堂、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丁日昌的持静斋、孔广陶的岳雪楼、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曾习经的湖楼……,皆颇具规模,名嘈一时。然而,以藏书丰富而又精通版本目录学来论,则当首推续书楼主——伦明,他集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近代学者、大学教授于一身,在近代广东藏书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于1875年的伦明,正处于粤人南学的一个高潮期,其年代亦是研究近代中国学术地缘与流派的好时段。
《北江诗话》中,洪亮吉将藏书家分为五等:一:“推本求原,是正缺失”的考订家;二:“辨其板片,注其错伪”的校雠家;三:“搜采异本,补石室金匮遗亡,备通人博士浏览”的收藏家;四:“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旨意未尽窥,刻书年月最所深悉”的鉴赏家;五:“贱焦旧家中落所藏,要求善价于富门嗜书者”、“眼别真赝,心知古今”的掠贩家。按此分,伦明当为第一等的藏书家。
伦明(1875~1944),字哲如,一作喆儒。广东东莞望牛墩人。1875年,伦明生于东莞望牛墩,家中排行第九。1889年,伦明父亲卒于任所,伦明回东莞,弱冠,入县(痒),补(廪)生。1901年,伦明乡试中式,中举人。1902年,京师大学堂招生开学,伦明入师范馆,学习五年。1907年~1909年,伦明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复得举人衔,分发广西候补知县。毕业后,复得举人衔,分发广西候补知县。是年返粤,初任广东模范高等小学堂校长,继任广西浔州中学堂校长。回广州后,任两广高等师范学堂教员。1910年,伦明与张伯桢同主两广方言堂讲席,九月入张鸣岐幕府。1911年,伦明任广东视学官。1915年,伦明举家迁居北京,任参议院秘书。1917年~1918年,伦明为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干事,后赴沈阳任奉天通志馆协修,并协助筹印藏于沈阳文溯阁的《四库全书》。1918年~1920年,伦明任北京大学法预科教授,后北京大学设立国学研究所,伦明应聘为诗词教授。1921年,伦明辞去北京大学教席,并致书时教育部次长陈垣,请求校雠《四库全书》,继写《续收四库全书提要》,后因陈垣辞去教育部次长之职,伦明建议终成泡影。1924年~1927年,伦明的同乡陈某任河南就道清铁路局局长,聘伦明为总务处处长,历时三年。1927年,赴沈阳任奉天通志馆协修。1923年任河南道清铁路秘书长。1930年~1937年,伦明应邀赴日本东京鉴定“斯文会”之邀,至东京鉴定该会所藏中国古籍。先后在北京三十多年,其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民国学院等校教授,后为东方文化事业部委员会研究员。其时该会在日本桥川时雄主持下,积极开展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工作,伦明负责整理主编者有经部之尚书类等五类、史部之传记类、集部中之广东部分类,并以“续书楼”珍藏供会中之用。1937年,伦明因为家事南归,留居广州,任广东省立图书馆副馆长,兼岭南大学教授。1938年,伦明返回东莞望牛墩故里,忽然患脑充血,全身瘫痪,那时兵荒马乱,他转徙于新塘、横沥间,一夜惊起数次。1944年10月,伦明病逝于东莞,年七十。
伦明在《续书楼藏书记》中曾经记载自己小时候藏书的故事。伦明从小就勤奋好学,因伦常疼爱,他得到的赏钱比其他兄弟要多些。逢县差每月解饷至省会,伦便私托县差购书,不管贵还是便宜,买回来就是宝,父亲对此全然不知。某日,伦常召集伦明兄弟,询问赏钱存余,诸兄弟均献展存余,惟伦明两手空空,伦常以为伦明少不更事、不知节度,于是厉声喝斥,伦明才招认偷购书籍事实,并将购买的书搬出来给父亲检验,来来回回竟将整张床堆满。伦常翻检伦明所购书籍,惊异伦明涉猎之广,随即转怒为喜。“一生聚书自此始”,少年伦明便心怀藏书之志。
1902年伦明入读京师大学堂后,结识了粤藉藏书家曾习经。曾氏拥有收藏繁富的藏书楼“湖楼”,且通版本目录学。伦明常与之探讨,他有一段生动的回忆。曾习经嗜书,每次有客人到他这里来坐,他谈及书,神态飞动,论议飑起,一书未谈完,又谈一书,手舞足蹈,没一刻停歇。客人逐渐疲倦,他仍说不停。久而久之,客人都很厌烦,不愿意与曾一起谈书,但是伦明却以此为乐。伦明每次去造访,曾必留他吃饭,请他喝很苦的功夫茶,秉烛夜谈至夜漏四下才作别。伦明每次都问曾借数册书回去,或读,或抄,或校。闲瑕时则常与曾氏偕同游走琉璃厂,在曾氏指导下,他版本目录学知识大有长进,对藏书兴趣更浓。他自称:“余之癖于此,由君引之也。”
伦明学识渊博,精通版本目录学,记忆力惊人。编有《续书楼书目》,未刊。开设书肆有“通学斋”。聘孙殿起(耀卿)代主持店务,孙殿起耳濡目染,遂先后撰成《贩书偶记》等目录著作多种。所藏之书,中途捐失不少。1947年,将全国图书捐于北京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有11大类,主要是经部的尚书类、史部的传记类、集部的别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