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分站 > 河南辛亥志士 > 辛亥革命志士刘基炎(上)——纪念我们的外祖父(8)

辛亥革命志士刘基炎(上)——纪念我们的外祖父(8)

辛亥革命网 2024-10-17 10:0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蓝蓝 吴青青 刘红红 查看:20171
外祖父刘基炎,字荘甫 (庄夫,庄甫,荘夫),曾用名刘震。这位老人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清王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阶段,他的人生画卷在推翻清朝,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时代洪

  四.刘基炎与孙中山

  刘基炎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重用。

  刘基炎担任沪军北伐先锋队司令官时,孙中山曾发如下布告:

  沪军北伐先锋队司令官刘,为饬传事:照得本司令兹奉都督面谕,不日偕同美国陆军大将郝门李君,暨孙中山先生来观本队操法。等因奉此,仰警卫队队长勤加训练,务使纪律严肃,步伐整齐,以壮观瞻,而保本队名誉。切勿视同儿戏,致贻外人笑柄,转饬一律遵照毋违。切切。此布。[ 沪军北伐先锋队司令官刘基炎布告.孙中山宋庆龄资讯网。] 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非常器重刘基炎。

图 20:帝制取消一笑会纪念(后排左1刘基炎):前排左4宋庆龄、左5孙中山、左6何香凝,后排左1刘基炎、左2廖仲凯、左3胡汉民、左6戴季陶,坐在孙中山腿上的小男孩是8岁的廖承志,前排左2站立者是廖梦醒。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4月9日,流亡在日本的孙中山和他的至亲好友在东京田中昂寓所,举行“帝制取消一笑会”聚会,并摄影留念,刘基炎应邀出席。

  2021年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我们意外发现一张早年的剪报,见图18《回忆和孙中山先生的会见——访刘庄夫先生》。 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阅览室查阅到这张剪报的全版电子版原件,系1956年11月9日《河南日报》,为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记者李朝盛对刘基炎的专访。

图21:《河南日报》记者专访刘基炎的报道

  回忆和孙中山先生的会见——访刘庄夫先生[ 1956年11月,全国政协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活动,《河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河南辛亥革命先驱刘庄夫(基炎)先生,整理成文《回忆和孙中山先生的会见》,刊登在1956年11月9日《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盛朝)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195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访问了中山先生的生前战友刘庄夫先生。刘先生原名刘基炎,现在是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今年76岁了,他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的时候才26岁。

  刘先生说:“1905年,也就是清光绪31年间,清廷从保定北洋陆军学校选出100名学生到北京练兵处考试后派往日本东京留学,我也是被派往日本的留学生中的一名。当时,清朝政府的政治腐败是有目共睹的。国弱民困,受尽帝国主义的欺侮,稍有志气的中国人莫不义愤填膺,我当时也和许多同学一样怀有这样心情。到东京后入振武学校,仍是学陆军。那时,在东京有许多留学生加入了同盟会,当我了解到同盟会的信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时,就在这年的11月间会见了孙中山先生,并在那里参加了同盟会。在东京期间,每逢星期日,总要去会见中山先生,听他讲革命道理。回国后,在上海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我是带队伍的,辛亥年底在上海任沪军北伐先锋队总司令,在上海曾和孙先生见过几次面,后来因为我带兵北上,和孙先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就不多了。虽然我和孙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很多,在一起接触的时间不很长,但是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学问的渊博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不过,由于近年来身体欠佳,记忆力较差,所谈的事情在时间上或者在其他方面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

  他说:“我到东京入振武学校是在1905年10月间,到那里不久,就听一些老同学说,两个多月前,中山先生在东京麹町区富士见楼给留学生做过一次演说,他讲的中国必须发奋图强,彻底改革腐败政治的道理很使人兴奋。听了这些话,我很想去见见孙先生,就在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和两位同学一起到牛进区筑土八幡町二十番地(中山先生当时在东京的住所)找着了孙先生。他住的房屋面积不大,是一所普通的日本民房,陈设很简朴。可能是为了进行革命活动方便起见,他当时穿的是日本和服,留着短胡须,猛然看去像是日本人。这次会见,他给我们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但是这次会见孙先生在两件事情上对我的教育使我永志不忘:一件是我和孙先生谈到我1903年在河南大学堂读书,当时激于对清朝腐败政治的不满,就把该学校的总办余庆(即是清朝政府派的校长)痛打了一顿,我便因此逃往保定。孙先生对我说,革命是要推翻和改革腐败政府,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特别是民众的力量,不能以‘匹夫之勇’从事,那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另一件是我向先生表示非常热心参加同盟会,孙先生就对我说:加入同盟会要办理填表和宣誓等手续。我当时对‘宣誓’二字有误解(说到这里,刘先生笑着说:其实不是什么误解,是我放不下架子,总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说话算数。)我说:‘君子一言出口,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还要宣誓干什么?’孙先生耐心地说:‘宣誓不是形式,也不是轻看任何人,是对民众坚决表示我们的信仰和决心。’中山先生的这些教导真使我心悦诚服,我便立即办理了手续,宣誓加入了同盟会。”

  刘先生继续说:“1905年冬天,日本政府文部省颁布了一项管制中国留学生章程,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活动。在东京的万余留学生对日本政府不公正的对待和侮辱中国学生的行为非常愤慨,掀起了一个反对日本政府管制中国留学生的热潮。但是就在这时,留学生陈天华(湖南人)感到本国内政腐败,在国外受人瞧不起,气愤不过在东京投海而死,他留下的绝命书大家看了非常痛惜。事后见到孙先生谈及此事时,他惋惜而又悲愤地说:‘陈同学宁死不做奴隶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这样死掉是不值得的,应该用这种宁死勿屈的精神去从事革命斗争,为革命的成功流最后一滴血。’他还预言: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

  刘先生说:“孙中山先生很爱学习。1905年在东京那段时间里,他虽然要参加许多活动,每天都要接见许多人,但是我每一次去见他,除了见他与人谈话外,就是手不释卷的在看书,有时候他为了看书要告一个段落或者把一本书看完,就先让我们坐下来等他一下再谈。孙先生每次接见我们,总要谈到世界各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他特别谈到过俄国的革命斗争,他对当时俄国苏党(当时称领导俄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社会民主党孙先生称为苏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深表钦佩,谈过很多苏党在革命斗争中可歌可泣的事例。他教导说:‘我们要好好学习苏党的经验,学习苏党的革命精神和掌握科学技术的经验。’他说:‘没有科学知识,只靠匹夫之勇是不行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山先生把学习二字看得如何重要。他的这些话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刘先生最后说:“南宋时爱国诗人陆放翁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诗句。意思是说国家强盛了,家中人在祭祀他的时候,千万要把这个喜讯告诉给他。现在我们纪念孙先生,也可以告诉他,先生早年的主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现在已经完全地实现了,全国人民正信心百倍地建设着更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从小听着关于辛亥革命的故事长大,逐步知道了外公刘基炎建立信仰、抱负,进而为革命赴汤蹈火英勇奋斗的履历事迹。从《回忆和孙中山先生的会见》一文中,可以清晰看到刘基炎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的轨迹。他在东京时经常拜访中山先生,听中山先生讲革命道理。是中山先生给他指明了方向:参加同盟会,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等。从整个采访稿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后人了解到刘基炎的成长背景。这也是刘基炎对孙中山先生十分信赖和绝对服从的由来。

  声明:本文中照片系家庭所藏,未经作者授权禁止翻拍使用。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