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曾昭文传[ 综合《新县志》和《信阳地区志》内容,并补充内容。《新县志》第九编 人物 曾昭文,第64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信阳地区志》(下卷)第十一编 人物 曾昭文,第96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2第1版。]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省新县新集人。寡言笑、沉毅,有胆识。1904年,由北京练兵处考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测量。1904年12月,黄兴、宋教仁、程潜在东京联系湖南、云南、直隶、江苏和河南的学习军事的留学生百余人,成立“中华革命同志会”革命组织,立志从事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河南有曾昭文、刘基炎参加该会,联系各省同志,宣传革命,与孙中山、黄兴交游甚密。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在东京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曾昭文是参与者之一,并被推举为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书记科书记。1906年,同盟会河南支部成立于日本东京,杜潜、曾昭文先后任支部长。1908年毕业回国,在北京军咨府任科员,暗负同盟会的联络使命,与东京总部互通讯息。
1911年10月10日,湖北共进会和文学社率先起义,一举占领武汉三镇。曾昭文得知武昌起义爆发,由京赴沪,随黄兴、宋教仁于10月28日到武汉。黄兴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曾昭文为副官长,充前敌总指挥。北洋军调重兵反扑,占领汉口,黄兴欲投江以身殉革命,曾昭文抱阻掩护,撤回武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曾昭文任军需局长。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命心腹爪牙组阁,把持内政、军事、外交大权。黄兴仅为南京留守,负责南方起义民军撤并后续事宜。时曾昭文为陆军少将,襄助黄兴购办军火,接济各地原起义军队。
5月26日,曾昭文、杜潜等20多名河南革命党人,不满河南同盟会部分成员向袁世凯在河南的爪牙张镇芳妥协、不满全国已发动起来的革命大势因南北议和嘎然而止,继续保持革命气节,在《大中民报》刊登《河南社会党通告》,宣布在开封设立事务所,并介绍同志入党。6月27日,河南社会党在开封召开了成立大会。
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理事9人,参议30人,曾昭文为参议之一。各省组织国民党支部,河南推选曾昭文为支部长。
二次革命时,曾昭文因操劳过度,吐血发病,先随黄兴赴北京,后入天津日本医院就医,数月治疗,终于1913年8月病逝,时年30岁。
曾昭文灵柩从天津运回故里时,从信阳火车站到新集,沿途吊祭者数千人。遗体葬于新县新集镇白果树村。
曾昭文[ 民国《河南通志稿》(一〇六)民国人物(初稿),民国十四年(1925)。 ]
曾昭文,字可楼,光山人,少有大志,沉默寡言,以河南高等学堂高材生考送日本,肄业东京高等测绘学校,加入同盟会,毕业。回国任军咨府咨议。辛亥武昌起义,贿得前敌侦探职务,受命南下,暗输北方虚实于义师,且为之划策,黄兴甚倚重之。后谋泄留南不归。汉阳之役,战绩卓著,当退师武昌时,人多争济,昭文护黄上船,被挤落江中,遇救得免。南京既克,临时政府成立,黄任陆军总长,昭文佐之治军需。清帝逊位,随蔡元培等迎袁世凯南下就总统职。袁嗾天津[北京]兵变,不肯行。昭文恐坠其计,持之甚力。袁嫉之。后黄兴留守南京,昭文任军需局长。时东南及滇各省俱受节制,兵多饷绌,而北京当局遇事掣肘应协之款,每不时至赖。昭文补苴调度上下翕然。时议在沪设立全国兵备购办处,委昭文领其事,往来宁沪间,事繁任重,恒之彻夜不眠,遂患咯血症。留守府撤消,随孙总理入京,黄兴继至,因与袁意见龃龉,遂命昭文留办《民立报》,藉觇动静。袁亦知其才,授少将衔兼充总统府咨议,但察其终不为用,疑忌日深。江西二次倡议,走避天津,闻湖口、南京相继失守,愤激甚,旧疾复发卒。年仅三十岁。
曾昭文简历[ 陈伯昂《曾昭文简历》原载《河南文史资料》第六辑10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陈伯昂
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测量。同盟会成立以前,即参加兴中会,与孙中山、黄克强等交游甚密。对于革命运动奔走极为热心,各省同志联系亦多。一九〇五年八月二十日在日本东京同盟会开成立大会时,曾君是筹划者之一。大会公推孙中山为总理,曾可楼为书记。一九〇八年毕业回国,在北京军咨府任科员,实际是同盟会的联络员,与东京本会日本互通消息。辛亥革命军起,借故请假到上海,随同黄克强西上光复汉阳。黄克强为革命军总司令,李书城为参谋长,曾昭文为副官长。后北洋军反扑,革命军虽拼死抵抗,卒以弹尽粮绝,退守武昌。当撤退时,黄克强意欲扑江自杀,赖曾君抱阻掩护撤回武昌。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孙中山就任南京大总统,黄克强任陆军总长,曾可楼任军需总监。不久,南北和议告成,孙中山离南京,即以黄克强为留守,一切由曾君襄助,购办军火,接济各处起义军队。因操劳过度,吐血发病,便随同黄克强到北京。曾君病已不支,嗣入天津日本医院医治数月无效,于一九一三年八月病逝,时年三十岁。曾君学术俱优,思想前进,志虑深沉,有革命毅力,为革命先进之一。天不假年,赍志已殁,殊可痛惜!
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片段[ 程潜《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片段》原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第70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程潜
我于一九零四年十月到日本东京,在振武学校肄业。是年十二月,我和湖南留日学生黄兴、宋教仁、程子楷、赵恒惕、欧阳振声、曾继梧、陈强、仇亮,云南留日学生杨振鸿、罗佩金、殷承瓛、郑开文、唐继尧,直隶姜登选,江苏章梓、伍崇实,河南曾昭文等共百余人,组织革命同志会,从事民族革命。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