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刘基炎1907至1908年曾为豫晋秦陇四省协会第二任会长。有关豫晋秦陇四省协会与辛亥革命的情况,辛亥革命先驱王用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豫晋秦陇四省之同志,为北方革命势力之联系起见,在东京组有四省协会,名以乡谊集合,实则以主义团结”。其各届会长和任职年限(括号内)分别是:于右任(1906年)、刘基炎(1907~1908年)、景定成(1910年)、赵世钰(1911年)。[ 小岛淑男著《清朝末期豫晋秦陇四省协会初探》,“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广东省中山市,2016年。]他们都是同盟会会员,反清革命的志士。王用宾所说的“主义”,就是中国同盟会宣扬的三民主义。因此,四省协会可以看作同盟会的兄弟团体。[ 王用宾著《辛亥革命前后山西起义纪实》,《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1969年。]
图3:沪军都督府庆祝元旦纪念摄影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总部号召在日同盟会员回国参加革命,河南籍留日学生同盟会员分两批回国。先期离日的刘基炎、张国威等于10月间抵达上海,时上海起义在准备中,陈其美力邀刘基炎等相助,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之役。江南制造局乃重要武器生产厂,夺取该局对革命发展有重要意义。河南同志担任攻打制造局的先锋队,虽然手中武器不多,作战最为勇敢,在战斗中冲锋在先、不怕牺牲,终于占领江南制造局,[ 《珠海潮》2018年第3期,总第91期,第3卷,第91卷,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辛亥革命在各地-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并解救出被囚禁在制造局内的陈其美,战斗取得胜利,为光复上海做出了重要贡献。11月4日,上海光复,陈其美出任都督,旋即组建沪军都督府,刘基炎被委为参谋部副长,蒋介石、何应钦、张群等日后国民党政府掌权显赫人物均在其麾下任职。“都督府设司令部,部长陈其美,副长盛典型。参谋部,部长黄郛,副长刘基炎。军务部,部长钮永健,副长李显谟。……” [ 《沪军都督府各部职员表》 载于《申报》1911.11.19(宣统三年九月廿九日)第18版。]
图4:上海北伐学生军在烟台登陆
当时直、鲁、豫、晋各省在袁世凯重兵镇压下,革命党人尚难有所举动。各省同盟会纷纷电请上海同盟会总部派兵支援。 1912 年1月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在上海主持北伐事宜,命刘基炎为沪军北伐军先锋队司令,唐之道为统领,率吴淞炮台步兵一营、江北混成协一营、海军驻沪舰艇陆战队一营及学生军300余人,共约2000余人。乘招商局4艘海船,原定在秦皇岛登陆,支援滦州起义。闻滦州起义失败,改在烟台登陆。抵烟台登陆。2月北伐军先锋队进占烟台,刘基炎任烟台都督。北伐先锋队与围攻黄县之清军接战。清军不敌,退往莱州(今掖县)。北伐先锋队乃回师烟台,并分兵驻登州。黄县仍由山东民军防卫。刘基炎回沪见陈其美,又补充了一批人员和武器,随即北返,准备向莱州进攻,此时又成立了机关枪队。北伐先锋队大部正集结登州时,闻报清军攻陷黄县。刘基炎审时度势,亲率6个营和学生军,反攻黄县,清军不敌退出。北伐先锋队继续挺进,在龙口与敌骑兵团遭遇,将其击退,是日为农历除夕。[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此后南北议和形势有变,胶东地区的武装革命斗争到此结束。后来,孙中山曾亲临烟台,对军民慰勉有加。
1912 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了清王朝260余年统治的结束。根据南北议和协议,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了袁世凯。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袁世凯转眼成了民国大总统。刘基炎率领的北伐军先遣队被袁改编为二十一镇(师)。虽然刘基炎被任命为统制,唐之道为旅长,袁世凯根本不会信任这支革命党人的部队,使人一面离间刘、唐二人的关系,一面扣发这支部队的粮饷,操纵官兵索饷哗变,袁即勒令遣散。[ 《报告刘基炎被困近状》 载于《新闻报》1912.7.13(民国元年7月13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