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怪”在武汉抗战前后

辛亥革命网 2015-07-15 08:4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严昌洪 查看:

所谓湖北“三怪”,是指严重(立三)、石瑛(蘅青)、张难先(义痴)三位民国时期的湖北官员,他们三人在武汉抗战前后为湖北的抗日救亡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湖北“三怪”的出处

  所谓湖北“三怪”,是指严重(立三)、石瑛(蘅青)、张难先(义痴)三位民国时期的湖北官员,意思是说他们是性格耿介,脾气古怪的人。

  “三怪”之名始于1928年。当时张知本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严立三、石瑛、张难先三人同在省政府供职,分任民政、建设、财政厅长。他们三位厅官以不阿权贵,不随流俗,洁身自好,我行我素,而且意气相投,关系很好,被人目为“三怪”。又因他们破除积弊,铁面无私,政声远扬,贪暴震慑,时人亦有称他们为“三杰”者。

  对此张难先在《石蘅青先生言论集序》中作了说明:

  石蘅青、严立三、张难先,鄂人所称为“三怪”者也。其实彼三人者皆以守常见恶于世。知守常之太愚也,笑甚;太迂也,怜甚。可笑可怜之人,当然为世所怪!“三怪”名词于此成立,而不知彼三人实极端守常者也。蘅青大父某习儒术,笃伦常,教授乡里。蘅青幼承其训,弱冠列胶庠,登贤书,无科名习气,守常者也。旋留学欧洲若干年,无白人习气,守常者也。乙巳入同盟会为总理所器重,无党人习气,守常者也。归国屡任要职,交游尽显贵,无官僚习气,守常者也。世复震于迂愚之人亦能致通显,号闻人,或又以“三杰”目之。此三人之所以益悲也。[注 释 严昌洪等编:《张难先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4页。]

  这就是说,其实他们三人并非有什么怪癖,而是很“守常”之人,只是在那个社会里,这种不合时宜的作风常常见恶于世,得不到好结果。守常者被世俗之人视为太愚又太迂,可笑复可怜,当然为世所怪。他们在世人眼里是怎样的“怪”?仅举少数事例为证。

  他们都曾做过大官,但一直坚持“三等车主义”,不仅平时乘火车坐三等车厢,乘轮船坐统舱,而且走马上任,也是轻车简从,不事张扬。1930年,张难先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主席,上任那天,该省高级官员和地方绅士在杭州火车站列队恭迎,他却穿了一身布衣布鞋,带了简单行李,乘坐三等车到杭,下车后叫了辆人力车,直奔省政府所在地而去,让在车站迎候的人们扑了个空。[欧阳骅:《湖北“三怪”》,肖志华、严昌洪主编《武汉掌故》,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石瑛于1932年3月出任南京市长。上任之日,他从三等车上走下来,避开在头等车门口欢迎的仪仗队,手拎旧提箱,着布衣布鞋进入市府,得“布衣市长”雅号。新官上任,如此简朴,使官厅上下大吃一惊,虽然认为他们很“怪”,但从此以后不敢怠慢,风气为之一变。

  他们都是得到蒋介石重用的人,但对于蒋介石却不是那么惟命是从。1937年初,石瑛再次任湖北建设厅厅长时,一位黄埔军校毕业生拿着蒋介石手书的推荐信向他求职,他觉得该人言行举止轻浮自大,善于夸夸其谈,并无真才实学,决定不予录用。他致电蒋介石说:“钧座命我为湖北人民办事,又命我为钧座推荐的人安排官职,这样我就不好办了。我要治好湖北,必须选用廉能干练的官员。钧座推荐的人,我认为不合条件,不能安置。”他说得有理有据,蒋介石只好作罢。[石聿俊:《“民国第一清官”石瑛》,《炎黄春秋》2003年第10期。]蒋介石任命张难先当自己家乡浙江省的主席,说明蒋对他十分信任,但在任期间,蒋介石电令他委蒋伯诚为保安处长,周象贤为杭州市长,他竟回电拒绝。蒋介石连电坚持,他只好赴京当面向蒋介石介绍二人劣迹,并称:“如主席必欲用此二人,予则挂冠而逃耳。”蒋介石不得不接受他的意见,取消了对该二人的提名。[严昌洪等编:《张难先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18页。]

  他们做官毫不恋栈,能上能下,并不计较荣辱得失。北伐时,严立三任第21师师长,连打胜仗,成为“北伐名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严立三与蒋介石意见不合,蒋对他不放心,暗示他离职,他故意说:“我的胃病很厉害,请准我离职休养。陈诚是浙江青田人,能力很强,可以接替我的职务。”哪知蒋介石顺水推舟,派人到部队宣布严师长因病休养,由副师长陈诚代理,弄得全师哗然,差点引起骚乱。严立三当即出面制止,令部下交出关防,由陈诚接管。全师饷银结余10万多元,他一分不留,全数交出。随后只身乘车去了杭州,脱去军装,换上僧衣,住进了天竺寺。既谢绝了部属的馈赠,也婉拒前往探视慰问之人。“北伐名将”削发出家,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得到全国舆论的同情和支持,蒋介石拿他没有办法,又委任他当了湖北省民政厅长。由于掌握实权的桂系鄂籍军人集团专横跋扈,他不能一展抱负,便悄悄离职,只身到庐山含鄱岭南麓的太乙村隐居,一去就是十年。他坚持自食其力的生活,自己种菜、砍柴、做饭、洗衣,并用竹管导水入厨房。劳动之外,闭门读书,不过问时事。部属学生要看望,他劝他们不来,蒋介石两次亲往探视,他都避而不见。[参见宋瑞珂:《回忆严立三老师》,《湖北文史资料》1988年第3辑。]1932年张难先好友范一侠被任命为张的家乡沔阳的县长,那里极端贫困,没有人愿意到那个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范连一个合适的幕僚也找不到。刚从浙江省主席位子上退下来的张难先知道后对范说:“我同汝去,做汝的秘书。”范还以为他开玩笑,说说而已。岂知第二天,张难先携了行李到范一侠住处,一同前往上任。通过张难先的努力,背井离乡的父老乡亲陆续返回,生产自救,地方顿有恢复气象。此事不仅在民间传颂,蒋介石也知道了,对他戏曰:“县长秘书,得无太劳乎?”[严昌洪等编:《张难先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1-522页。]1935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访华代表团抵南京,行政院长汪精卫亲自打电话给石瑛,令市政府科长以上官员齐到机场迎接,不得有误。石瑛以有辱国格,怒不可遏地回答:“我的科长以上职员决不迎接他们的敌人!”放下电话,即下令市政府职员放假,使得“欢迎”举动无法实施。随后义无反顾地打了一个辞呈,愤然辞去市长职务。[贺有年:《石瑛先生爱国主义的几个突出事例》,湖北文史资料》1988年第3辑。]

  有了这些事,他们“怪人”的名声更是远播。

  笔者曾在《张难先的‘怪’》一文中指出:“我罗列了张难先的多种‘怪’,他的这些‘怪’,其实都是很好的品质,很好的精神。在社会风气败坏、吏治腐败的情况下,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不苟且从事,特立独行,既爱惜自己的羽毛,又憎恨别人的劣行,保持了一个正直学者的风范和一个廉洁官员的操守。这些品质和精神不仅当时是很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严昌洪:《谈谈张难先的“怪”》,《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第1期。]他们三人在武汉抗战前后,又一同在湖北省政府共事,为湖北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他们的优秀品质,高尚节操,更显光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