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专家 > 学术成果 >

从朱理治在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任上的作为看南通优秀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2)

  我父亲虽然上过清华经济系,但由于很快参加了革命,一年后又离开了清华,所以基本没上过多少专业课,更没学过金融学。在后来的革命活动中,他大多做的是白区的地下工作、根据地的领导工作、友军的统战工作、军队的政治工作,也没有机会接触经济工作。然而,他到任银行后不久,便很快弄明白了边币与法币的关系,并写出了《边币的根本问题》《发行与推行边币的体会》等文章。张宇燕同志在《实践出真知》一文中指出:“这两篇文章涉及货币金融学中的几乎所有核心问题。如通货膨胀、货币流通、汇率与外汇管制、货币发行的政治经济学、货币经济与实质经济、进口替代等等,以及被主流货币经济学家们无意或故意忽略的问题,如铸币税,特别是独立的财政货币管辖区之间的货币竞争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命题或理论,都是他独立提出并且最早或较早加以实践的。”【2】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既没有学过金融学又没有从事过金融业的人,却能在较短时间里掌握金融学基本知识并用以解决边区金融实际问题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说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父亲精神风范的塑造。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3】毛主席在延安说:“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4】“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读马克思主义就是攻马克思的道理。”【5】中国古人也一直推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生态度,儒家还把“格物致知”作为士大夫修身的起点和基础。可见,无论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主张人们对于不懂的东西要虚心学习,而且一定要用探究、钻研的精神去学,力求真正弄懂。从我父亲在边区银行的实践看,他正是这样做的。据他回忆,在接手边区银行工作后的头一个月,他先是集中精力看书,如看《资本论》《论国家银行》和《货币信用论教程》等,不懂的地方就向当时在延安的经济学专家王学文、王思华、丁冬放等人请教;然后,带队到基层调研。正是这些做法,使他比较快地了解了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的金融理论,以及边区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父亲在边区银行行长岗位上表现出的第二个精神是求是的精神。

  余永定同志在为《红色金融家朱理治》一书写的序言中说:他上初中时看到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我们中许多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因此,教哲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军事学的,都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问题,结果,“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6】他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好奇什么是“边币和法币”,就希望有人给他解释边币和法币,但始终不得其解。直到后来看到《朱理治金融论稿》,才找到了答案。他写道:“朱理治的文章,看上去很平实,并无惊人之语,但却高度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令他感慨的是,他“作为一个受过严格经济学训练的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和从事了40余年经济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即便以十分挑剔的审视眼光,我竟然无法在朱理治80年前写的文章中找到任何逻辑上的问题。相反,我认为朱理治的诸多观点,完全可以编入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教科书。”他接着写道:“朱理治仅仅在清华大学受过不到一年的经济学教育,却能出色解决稳定边币、确立边币在陕甘宁边区唯一货币地位的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朱理治的金融思想充分显示了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特点。”【7】

《红色金融家朱理治》封面图

  前面已经说了,我不是金融学的学者,但我通过当初参与整理我父亲的金融论稿,感到他的文章把边币和法币的关系解释得确实非常清楚,对我理解今天人民币和美元的关系确实很有帮助,确实像余永定同志所说的那样,他的文章“高度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充分显示了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特点”。

  在我父亲的18篇金融论稿中,陕甘宁边区银行时期的金融论稿共有16篇,其中涉及边币问题及其对策的有11篇。这11篇文章归纳起来,论述的主要是四个问题:一是边币的本质。他指出,边币与过去银行发行的光华商店代价券不同,它不再是法币的辅币,而是独立发行的本位币,因此需要稳定自己的币值,维护自己的信用。二是边币发行与促进边区生产的关系。他指出,边币能否稳定的关键在于能否与边区商品数量相平衡,商品少而货币多,币值肯定要下跌。但要促进生产又不能不靠发行,不能不向工、农、运输业放款。同时,要维持边区机关、学校、部队的开支,也不能不靠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因此,一方面要超发货币,支持生产,增加商品量;另一方面,要减少财政上的不必要支出,不使超发过多,以稳定物价。三是边币发行与出入口贸易的关系。他指出,由于边区需要的布匹、棉花、文具、烟糖、药品等商品,原来都要依靠进口,而边区能出口的大宗商品只有盐,导致对外贸易入超,法币需要量大,边币价格下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促进棉花、布匹、文具的自产,增加进口替代;同时,限制或禁止香烟等非必需品进口,统制食盐等主要出口物资的销售,把外汇集中到政府手中。四是边币与法币的关系。他指出,由于法币在边区之外也能用,且币值比边币高,因此,许多老百姓手中握有法币,实际上存在边法币的黑市交易,偏远地区甚至流通法币、拒用边币。于是,有人,主要是私商,主张边币、法币共同使用;也有人,主要是政府人员,主张禁止私藏私带法币。对于这些主张,他都不赞成,而是主张一方面由政府发布公告,严禁和惩罚使用并私下交易法币的行为;另一方面,建立边法币按行市公开挂牌交易的货币交换所,以此方便进出口商人和老百姓出入边区时切换货币,使黑市转明。不难看出,所有这些论点和对策,都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边区金融问题给予的科学解释和理论说明,都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原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