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瑞:满汉关系恶化引爆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0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颜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清朝政府的新政改革、立宪运动都是有希望的,中国也很有可能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但是这些改良功亏一篑,最终导致了革命。 ,周

  南都:既然清政府的新政有希望,那么为什么会突然爆发革命呢?

  周锡瑞:从世界各国的革命范式来考虑。我认为革命包括两种范式:一种是持久战争,它往往是某一个政党经过长时间的斗争,最后走向成功;另外一种革命是突发革命的方式,这样一种革命,你在革命前一年都没法想到这个政权马上要倒台了,没有一点预兆,它往往是由某些比较独特的、突然条件引发的,最典型的就是法国1789年革命和俄国1917年革命。我认为辛亥革命也是一种突发革命。

  我最近看了美国作家Malcolm Gladwell的《Tipping Point》(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中信出版社)。里面提到一个理论,世界虽然看上去很坚固,但是只要你找到它的tipping point,轻轻一碰,它就能动起来。突发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和这个有点类似,各种社会力量表面上保持着某种平衡,但只需一个轻微的作用力,马上就能打破这种平衡。

  南都:你觉得引爆辛亥革命的tipping point具体是哪些因素呢?

  周锡瑞:在我写的《改良与革命》这本书里,我主要强调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经济危机。1911年,长江水灾非常严重,再加上清朝政府实行新政开支增大,苛捐杂税增多,民怨四起。由于政府的财政危机,发不出新军的军饷,军队中也积聚了不满情绪。根据后来的回忆录和记载资料,1911年前武昌地区革命团体仅有200多人,到1911年突然增加到3000到5000人。这个数目可能有所夸大,但总体上来说,参加革命团体的人数是大大增加了。与此同时,在政治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满汉关系恶化造成的。这里提到的满汉关系并不是完全由民族矛盾造成的,虽然在清朝前期,清朝政府都要求满洲人讲满语、骑马,保持满洲人的特质。但是到清末,满洲人已经完全变成了旗人(在旗的人),基本不说满语,只说汉语,整个风俗习惯也完全被汉化了。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满汉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呢?我觉得可能是政治特权造成的。满族人掌握了太多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这让汉族人非常不满。这一点从革命党、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中就能明显反映出来。我认为满汉矛盾的激化可能是造成革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都:在满清王朝里,满人拥有特权是很普遍的现象,有资料说满汉间的关系后来也相对融洽,为什么在清末时满汉矛盾会激化?

  周锡瑞:这与当时的国内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义和团运动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义和团闹得最凶的地方,它们的总督、巡抚往往是满人。像毓贤开始在山东,后来又去了山西,这两个地方都是义和团杀教民和洋人最多的省份。在内蒙、东北这些满人主政的地区,义和团活动也非常频繁。甚至在宫廷,也有明确表示支持义和团的人。而在汉人主政的省份,义和团的活动很有限。尤其是在南方,当时张之洞、李鸿章等一帮汉人总督、巡抚甚至还提出了东南互保的主张。所以在汉族官员眼中,义和团运动导致的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及后来的庚子赔款给中国财政带来的巨大损失,都是满族人把中国弄得更糟了。后来,清政府也试图在立宪运动中融合满汉关系,比如废除八旗、提倡满汉通婚、不强求留辫子等。但到最后,这些措施都没能真正实施。当时甚至还传说刚毅曾狂言:江山社稷“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满族高层官员这样的表态无疑进一步激化了满汉间的矛盾。

  南都:具体而言,在立宪运动中,满汉矛盾当时被激发的原因是什么?

  周锡瑞:立宪运动对于汉人来说,是建立宪政制度,通过国会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从而与满清政府进行制衡。可以说,当时的舆论对立宪运动期望非常高。慈禧太后在世时,立宪运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得还比较顺利。但当慈禧和光绪去世,摄政王载沣便开始朝压制汉人的方向走。载沣是一个比较软弱的人,个人威望不够,致使清廷内部也是派系林立,权斗激烈。而他在立宪运动中又非常顽固,他不仅把海军、陆军大权分别授予了两个年仅二十二三岁的弟弟,还把财政大权授予了他的哥哥载泽,把最重要的权力都集中到了满人手中。载沣的这一系列举动让汉人立宪派非常失望,特别是到1911年春,载沣彻底拒绝了立宪派速开国会的要求,以及把谘议局从顾问机构变成真正的立法机构的请愿运动。载沣转而任命责任内阁,即所谓的“皇族内阁”,整个内阁中包括了八个满人、一个蒙古人和四个汉人(又说九个满人,四个汉人)。这实际上还是要集权。这个名单出来之后,各地立宪派大失所望。当时立宪派领袖张謇就说:“政治革命之说已变为种族革命之狂。”立宪派对于满族的怨恨明显加重了。突发革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革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敌人,能够被打倒的一个人。皇族内阁的出台,载沣把权力集中到满人的行为,无疑给立宪派或革命派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敌人,就是要把载沣、满人推翻。所以说,1911年满汉矛盾的激化也是一种重要的tipping point。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