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绅商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网 2018-01-15 13:35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查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敏早年以商会、商人研究成名,并在博览会、教会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多方面富有建树,开辟了近代史研究的新领域。澎湃新闻对马敏教授进行了专访。

  【编者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敏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是著名的“章门弟子”之一。其早年以商会、商人研究成名,并在博览会、教会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多方面富有建树,开辟了近代史研究的新领域。2017年,马敏结束了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任职,回到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继续他的学者生涯。澎湃新闻对马敏教授进行了专访,回顾了他早年历史研究的历程和心得。

  马敏教授

  寻找中国的资产阶级

  澎湃新闻:您在很多场合都提到章开沅先生,章先生对您的商会研究有何影响?

  马敏:实际上我们研究商会是从寻找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的。我们研究辛亥革命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发现深入不下去了,再深入就涉及中国到底有没有资产阶级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说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如果近代中国连资产阶级都没有,它怎么能叫“资产阶级革命”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老师章开沅和台湾的张玉法、张朋园两位先生在当时有一场很大的争论。台湾学者认为中国没有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但章开沅老师坚持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他认为中国有自己的资产阶级,只是中国的资产阶级跟西方的不一样。那么什么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它在哪里?当年我们跟着章开沅先生学习的时候,也在为这个事苦恼,想着怎样解释才能讲通。当时认为应该有一套理解方法在里面,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

  最后章先生给我们找了一条道路,就是把革命推向社会,从革命走向社会,在社会史研究中去寻找中国的资产阶级。如果只谈革命本身,很难将革命讲清楚,但是革命的阶级基础及背后的社会力量,它可能是资产阶级,或者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群体。章先生提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不要学西方那样分成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应该把这方面的研究推进到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层面,从阶层、群体中去一步一步发现当时支撑革命的社会力量,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就要走向社会,走向社会组织,到一般的商人中去寻求答案,从社会、从绅商这个角度去寻找中国的资产阶级,去解释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问题。所以我以辛亥革命史研究作为起点,走上社会史研究的道路,然后又走上了商会史研究的道路。

章开沅先生

  澎湃新闻:那么您是怎么想到要去要研究苏州商会的呢?

  马敏: 我走上商会史研究的道路也是一个机缘,这也得归功于章开沅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初,有几位学者到苏州去,苏州档案馆的同志很热情地拿了一些商会档案给他们看,想让他们评判这些材料的价值。结果可能有些先生没有认真研究,就说苏州商会是一个很小的商人组织,没有太大的研究意义,不值得花大功夫去整理。但当时整理档案的骨干叶万忠先生很不服气,他认为苏州档案馆最有价值的就是商会档案,而且商会档案还很有系统。恰好章先生当时到苏州去,叶万忠就请章先生再看看,如果他也说没什么价值,那就把这些资料封存起来。章先生一看,非常兴奋,认为这些档案非常有价值,简直就是苏州近代商人组织的活化石。你想,从1905年一直延续到工商业改造的1956年,这么长的历史时段,完完整整保存下来的上万卷的档案,涉及到苏州的方方面面,能没有价值吗?

  章先生回来后就在一节本科生课堂上(当时我没有读研究生)和我们讲,他最近在苏州看到了一批材料,觉得这批材料很值得研究。他说,我们通常都在讲法国巴黎公社,但其实苏州当时有商会,还有市民公社。如果深入去看这些档案,就会发现就活动程度组织能力而言,苏州商会绝不比法国革命前那些市民组织差,而且商会是研究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条线索。

  我当时听进去了,所以我下决心去考章先生的研究生。记得是1982年春,考上研究生后,章先生派给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和朱英教授跟着刘望龄老师去苏州,参与苏州商会档案的整理和编纂工作。在苏州一待就是大半年,都在整理档案。后来又经过了几年夜以继日的劳动,我们编选出了长达120万字的《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