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绅商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2)

辛亥革命网 2018-01-15 13:35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查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敏早年以商会、商人研究成名,并在博览会、教会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多方面富有建树,开辟了近代史研究的新领域。澎湃新闻对马敏教授进行了专访。

  从整理苏州商会档案开始,我才算真正进入了商会史研究领域。我和朱英教授合写的《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就是基于这些珍贵档案材料。从1982年到现在,我们终于把这些商会档案编出来了,现在华师出版社出版了6辑12册,还差1辑。如果全部出来,那就是7辑14册,1000多万字。做学问是很不容易的,《苏州商会档案丛编》是我们前后历经30余年,靠着几代人的努力才弄出来的。我们前不久出版的四卷本《中国商会通史》,前后也用了六年多的时间。这套书是很大部头的,而且很系统,今后研究商会是绕不过它的。

《苏州商会档案丛编》

《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

  澎湃新闻:商会档案材料这么多,涉及到商会的方方面面,您重点关注的是哪些部分?又是怎么得出您的研究成果的?

  马敏:对研究者来说,如果你遇到了一些好的资料,比如一些系统的档案材料,你可能算进入了与这些材料相关的研究领域。但即使接触了很多这么好的商会档案史料,能不能做出好的研究是很难说的。有的人接触了很多非常好的材料,可能仅仅把那个材料整理一下就出版了,最后只是一个很肤浅的东西,不一定很有水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就需要动脑筋,把笨功夫和活脑筋结合起来。

  我的体会是,要对商会档案进行解剖,对商会组织系统本身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有的人理解很简单,研究苏州商会就只研究苏州,研究上海商会就只研究上海,而不去考虑这中间有哪些组织联系。我们就不一样,当时系统论很热,我们对系统论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对系统性思维的方法很感兴趣,于是我们把它引入史学研究,在具体的研究中去发现其中系统的联系,以一个大的系统架构来把握它。就这样,通过对商会组织进行解剖,发现它自身有一个组织系统,有总会、分会、分所,从中心城市一直到下面的乡镇,是一个网状组织。

  另外它自身又通过与各地商务总会的连接,形成了地区性、区域性的网络,比如说上海商会联合会,它的网络是从地方到全国的。由此,商会从乡镇到城市,再到一个区域,又到全国,再发展到海外。把商会研究推向海外后,发现它还有更大的一个系统,就是海外各地美洲、南洋等也都散布着商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