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亡国、国贼: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题材戏剧的叙事转移

辛亥革命网 2021-05-26 09:54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作者:张会芳 查看:

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故事在中国多次被改编,搬上戏剧舞台,所涉及体裁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形式的加工演绎,配合推动了反清革命运动。

  19世纪后期,伴随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东亚局势发生急剧动荡。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开始觊觎在东亚的近邻。幕末明治初,日本即有“征韩论”策划,1875年开始,日本先后通过一系列战争和不平等条约,试图把清朝的势力驱逐出朝鲜,将后者纳入自己的版图。1910年8月《日韩合并条约》签署,标志着朝鲜李氏王朝的终结和日本殖民统治的正式确立。日韩合并前夕,1909年10月,朝鲜人安重根于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曾任日本总理大臣和首届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震惊世界。

  中国与朝鲜曾长期保持宗藩关系,19世纪以来又有着相似的闭关自守并遭遇西方列强与日本侵略的痛苦经历。对于朝鲜亡国的灾难处境,国人有着唇亡齿寒的切肤感受。朝鲜义士的反抗壮举,也是晚清民国时期各种政论报道和文学作品中一个持久不衰的主题。安重根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多次被改编,搬上戏剧舞台,所涉体裁形式也丰富多样。但既往研究主要依据当时各种政治性的时论报道,分析中国人对安重根的认识;一些学者从戏剧史角度对安重根和朝鲜题材戏剧编演活动有个案探讨,但在将不同时期的编演活动贯通考察方面尚有欠缺。实际上,不同时期以安重根为题材所编演的戏剧,其主题、情节及社会反响之变迁,不仅受戏剧自身发展阶段特点影响,也是窥视世风与人心所向的一扇重要窗口。辛亥前后为安重根题材戏剧编演的高峰期,本文以此为例,试作梳理。

  一、悲情英雄:辛亥前夕的戏剧叙事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内即有文人敏锐捕捉到这一题材,将之写成文学作品。1909年11月8—14日,《民吁日报》连续刊载了一部名为《藤花血》的传奇作品,在各期剧名前,都标有“最新戏曲”四个字,作者署名“无生”,即当时颇负盛名的文学家王钟麒。其内容主要写20世纪初,日本欲吞并朝鲜,派伊藤博文为朝鲜统监,爱国志士安荫七欲在伊藤前往“满洲”时在哈尔滨刺杀他,其妻金氏得知他的计划,甚为担心。

  此时距刺杀事件发生仅十余日,中国社会各界对安重根的认识了解尚且有限。以《民吁日报》为例,虽自11月1日起,就开始连续刊出与安重根相关报道,但当时关于安重根的名讳及身份职业,尚无确切记述。《藤花血》的取材,或与这些报道相关,其中对安重根的姓名记载也有讹误,或作“安荫七”,或作“安荫接”。《民吁日报》已刊出者仅是全剧的第一出《谋刺》,其后情节未再刊载。但这一作品的存在,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即文学界对于安重根的关注,几乎紧随事件的发生,在时效性上,并不逊于当时的各种新闻报道。

  之后,贡少芹也以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史实为题材,创作了《亡国恨传奇》,全剧共十二出:《协约》《谋刺》《结党》《生祭》《旅满》《歼仇》《鞫供》《蹈海》《迎榇》《缳杰》《党祭》《并韩》。内容写伊藤博文至哈尔滨,拟与帝俄特使密议瓜分中国东三省事,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因此被俘,慷慨就义,其妻金氏亦投海自尽,后来日本借此事件逼韩王退位,朝鲜亡国。

  这两部传奇作品均以安重根为主角,以刺杀事件为主线,虽出于剧情安排需要,设置了安重根妻子金氏这一鲜见于历史记载的角色,但大体仍依照基本史实展开。同时面世的民间说唱鼓词《英雄泪》,情节安排与其有别。该书共分四卷二十六回,主要写日本对朝鲜的蚕食吞并过程和朝鲜爱国志士的抗日斗争,其时间起自大院君归政前后,至日韩合并而止。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只是穿插在其中的一个小环节,且其成长经历被设定为幼时丧父、少年留学,与史实明显相异。全书通篇使用白话,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流传于下层社会的可能性更大。

  无论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亲缘关系,还是近代的相似处境,以及以邻为镜的现实需要,清末中国知识界对朝鲜国运衰落的过程和以安重根为代表的朝鲜民众反侵略抗争,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以戏剧方式对于安重根形象的塑造和再现,也合乎了知识界这一取向。王钟麒曾提出:“吾侪今日诚欲改良社会,宜聘深于文学者多撰南北曲……,宜广延知音之士审定宫谱,宜于内地多设剧台,宜收廉价,宜多演国家受侮之悲观,宜多演各国亡国之惨状。”贡少芹在《亡国恨传奇》开篇写道:“亡国恨胡为而作哉?曰:为朝鲜作也。曷为朝鲜作?曰:为朝鲜之亡而作也。”《英雄泪》借朝鲜灭亡一事警醒国人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其开首词云:“朝鲜覆辙在先,前车后车之鉴。图存首重鼓民权,不然危亡立现。”书末云:“众明公思思高丽想想己,咱中国现在亦是难保全。”

  除写入文人案头读物、民间说唱文学,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题材在辛亥革命前夕亦被搬上舞台。据记载,这一时期粤剧中出现了一些政治性比较强的新编剧目,其中就有《安重根行刺伊藤侯》,是粤剧艺人公爷忠在南洋一带经常演出的剧目之一。较著名者还有任天知进化团的演出。该团于1910年冬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汪优游、陈镜花、王幻身、萧天呆、钱逢辛等,是中国早期话剧(亦称“新剧”、“文明戏”)的第一个职业剧团,活跃于长江流域一带。1911年初,该团首演于南京昇平戏园,主要剧目有《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等。《东亚风云》即《安重根刺伊藤》之别名,由顾无为编剧,写的是朝鲜国势衰微,政治混乱,日本欲行吞并,以无理条约强加于朝鲜,激起民众愤慨。爱国志士安重根趁伊藤博文去中国东北之际,在哈尔滨火车站将其刺毙。据称因所演剧目契合反清革命形势,大获好评:“宁人以见所未见,故趋之若鹜。天知以其道得行,乃于门前高张旗帜,大书特书曰‘天知派新剧’,自是‘天知派’三字遂喧传于大江南北矣。”

  当时,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戏剧的启蒙、教育功能备受重视,大量时事剧应运而生,安重根刺伊藤正是其中重要题材。作为“改良新戏”的组成部分,其承载了以他国兴亡譬喻本国之事的政治主题,也契合了暗杀主义风行的时代潮流。辛亥前十年素有“暗杀时代”之称,以革命党人为活动主角。其暗杀目的,往往不在个人复仇,而是追求民主共和宪政之实现。这一时期登场的安重根题材戏剧,其创作者也带有明显革命色彩,王钟麒、贡少芹都是南社成员,任天知和进化团的不少成员与同盟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的笔下,流露出对暗杀这一激烈行为的推崇。《藤花血》借安重根之口说出:“我想古人说的好,挽弓当挽强,擒贼先擒王,我倘能够把这老贼刺死,不胜似杀死寻常日本人几十万么。抽豫让之剑,绣衮成殷;击子房之椎,大仇终复。从今以后,我倒要做一个暗杀的英雄了。”《亡国恨传奇》分别借安重根、安妻和爱国党人之口说出“爱国胸怀,激成暗杀派”,“恁不惜微躯慷慨付鸿毛,岂为私仇,特彰公道,拼一死把亡韩报”,“往事那〔哪〕堪提,那些志士激成暗杀机,仗大义不为私,也明知此举未必将国裨,倒〔到〕底为亡韩出口气”。在作者眼里,安重根刺杀伊藤是出于民族大义,并非个人私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